文萃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上海出版的政治性刊物。1945年10月9日在上海创刊。为周刊,16开本。社址初在上海静安寺路德义大楼二门五楼,11月中旬后将牌子挂到山东中路290号,1946年1月上旬起迁进福州路89号申达大楼二楼。初由黄立文、计惜英、王坪3人创办,并由黄任发行人; 不久孟秋江加入; 两月后由黎澍担任主编。1946年初成立5人理事会: 黄立文仍任发行人,孟秋江任经理,黎澍任主编,计惜英与黎共同主持编辑工作,王坪为秘书。先后参加编辑工作的有温崇实、骆根青、陈子涛、骆何民,先后参加经理部工作的有吴二南 (承德)、汪震宇、居深思 (鸿源)、蒋云聘。初为文摘性刊物,主要转载中共和进步报刊上的文章。以后逐步改变文摘性质,自行组稿。计惜英所撰 《编后小语——代创刊辞》 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出版这样一本集纳性的、文摘性的刊物?决不是凑热闹,而是适应此时此地的需要。我们的目的是: 一、沟通内地与收复区的意志;二、传达各方人士对于国是的意见; 三、分析复杂善变的国际情势。我们刊载的稿件,有特约的,但大部分是从陪都、昆明、成都、贵阳等地著名报纸杂志上精选下来的; 内容与价值,请读者自己去评判。我们只是希望在日寇奸逆八年奴性文化生活中过来的人,听听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该刊设有 “中外文萃”、“读者投书” (后改“文萃信箱”) 等栏目。曾转载延安 《解放日报》 社论 《评国民党二中全会》、《驳蒋介石》 和重庆 《新华日报》 社论 《与大公报论国是》、《可耻的大公报社论》、《起来,制止反动派全国内战阴谋》 等。1945年 “一二·一” 昆明血案发生后,该刊在第11期及时发排 《昆明 “一二·一” 惨案前前后后》 的材料,刊登了 《惨案特写》、《联大新校舍被攻记》、《审凶旁听席上》、《昆明三十四所学校的告全国同胞书》、《昆明杂志界的抗议》 和 《西南联大教授会的抗议》 等及8幅有关的照片。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暗杀后,该刊从1946年7月18日出版的第39期起至10月3日出版的第50期止,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揭露和抗议,并出版纪念特辑。接着,该刊还编发《美军在华暴行录》、拟订 《时局问题讨论提纲》、发表民意测验性的 《和平问题征答》,大规模地组织读者发表意见,参加民主革命的斗争。1947年春,黎澍被迫出走香港后,该刊转入地下秘密出版,其编辑工作由陈子涛和温崇实负责,并在姚溱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同年3月20日,该刊自第73期 (第2年第23期) 起,改为32开本的文萃地下版,不再用 “文萃”两个大字作封面,而是每期采用一篇文章的题目作书名,共出版发行了9期,即: 一、《论喝倒彩》,二、《台湾真相》,三、《人权之歌》,四、《新畜生颂》,五、《五月的随想》,六、《论纸老虎》,七、《烽火东北》、八、《臧大咬子伸冤记》,九、《论世界矛盾》(另一版本叫 《孙哲生传》)。前3期印有 “文萃丛刊”的字样,第4期起印有 “文丛出版社丛书” 等字样,第8期起再改为 “华萃出版社丛书”。另外还有最后一期第10期,因地下印刷厂遭国民党特务破坏而未及向读者发行。1947年7月21日,该刊从事经理发行工作的吴承德被捕; 7月23日,主要编辑陈子涛、印刷厂厂长骆何民又同时被捕。他们三人在狱中坚贞不屈,于上海解放前夕殉难,被称为 “ 《文萃》 三烈士”。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