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 : 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系列刊物。①创造季刊。1922年5月1日在上海创刊。创造社最早创办的机关刊物。由泰东书局出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先后主编。主要撰稿人除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洪为法等创造社成员外,还有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倪贻德、楼建南、王怡庵、淦女士等。以创造社同人名义在《创造季刊》出版预告中说: “自新文化运动发生以后,我国新文艺由一二偶像所垄断,以至艺术之新兴气运,澌灭将尽,创造社同仁奋然兴起,打破社会因袭,主张艺术独立,愿与天下无名之作家,共兴起而造成中国未来之国民文学。”郭沫若为创刊号写的《序诗·创造者》表明该刊的宗旨是致力于新文学的创造。该刊以发表创作为主,兼载理论文章和翻译作品。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成为新文学“异军突起”的一面旗帜。它主张文学应该“为社会”、“为人生”,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军阀的统治,诅咒旧的一切,希望在创造中找出一条新路。郭沫若的诗作《星空》、诗剧《棠棣之花》、童话剧《广寒宫》、历史剧《卓文君》和《王昭君》,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田汉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闻一多的诗作《李白之死》,均发表于该刊。1924年2月18日出至第2卷2期后停刊,共出6期。②创造周报。1923年5月13日在上海创刊。创造社主办的第二个刊物。初由《中华新报》出版,从第14号起改由泰东书局出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郑伯奇、洪为法、周全平、倪贻德、淦女士、敬隐渔等。每星期日发行。辟有小说、诗、批评、评论、介绍、杂记、对话等栏目。偏重于批评介绍,重翻译,创作次之。主张文学现实性,提倡灵感和天才,反对文学功利主义,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倾向。郭沫若的 《创造工程之第七日》 (发刊诗)、论文 《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我们的文学新运动》、《艺术家与革命家》、《自然与艺术》、《艺术的批评》、《整理国故的评价》、小说 《炼狱》、《十字架》、诗歌 《上海的早晨》,成仿吾的 《新文学之使命》、《民众艺术》,郁达夫的论文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艺术与国家》、小说 《青烟》,闻一多的论文《〈女神〉 之时代精神》、《〈女神〉 之地方色彩》,淦女士的小说 《旅行》、《慈母》 等均载此刊。1924年5月19日出至第52期后停刊。③创造日。1923年7月21日在上海创刊。创造社为 《中华新报》 编辑的文艺副刊。除第一个月的星期日外,每日印行。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邓均吾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邓均吾、张资平、郑伯奇、王怡庵、倪贻德、楼建南、张友鸾、周全平、敬隐渔、闻一多、淦女士等。《 〈创造日〉 发刊的预告》说: 该刊 “专以学理为依据,对文艺、社会、政治,下严重的批评”,“想以纯精和严正的言论来批评文艺、政治、经济”,“更想以唯美的精神来创作文学和介绍文学。” 该刊文艺评论、创作和翻译并重,除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外,还有散文、游记、杂记、通信、传记等。郭沫若的 《背着两个十字架》 (代卷头语)、小说 《歧路》、诗歌 《烦恼的葡萄》 及翻译的《诗经·国风》 的白话诗和歌德等人的诗作,郁达夫的纪行 《还乡记》,闻一多的诗歌 《艺术的忠臣》,倪贻德的小说 《穷途》 等载于该刊。1923年11月2日出至第100期后停刊。因第23期编号重复,实际共出101期。1927年3月曾由光华书局汇编成32开本的《创造日汇刊》 出版发行。④创造月刊。1926年3月16日在上海创刊。创造社后期的机关刊物之一。由郁达夫、成仿吾先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郁达夫、成仿吾、郭沫若、张资平、王独清、蒋光赤、穆木天、冯乃超、郑伯奇、李初梨、段可情、彭康等。郁达夫在 《卷头语》 中说明其宗旨为: “消极的就想以我们的无力的同情,来安慰那些正直的惨败的人生战士,积极的就想以我们微弱的呼声,来促进改革这不合理的目下的社会的组成。” 该刊以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并重,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参与1928年间文艺界 (与鲁迅、茅盾等)关于 “革命文学” 的论争,批判新月派梁实秋等人的文艺思想。重要文章及创作有郭沫若的论文《革命与文学》、《桌子的跳舞》、《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小说 《一只手》、诗歌 《瓶》等,蒋光赤的论文 《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小说《鸭绿江上》,成仿吾的论文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郑伯奇的剧作 《抗争》,彭康的批评文章 《什么是 “健康” 与 “尊严”——〈新月的态度〉底批评》等。1929年1月10日出至第2卷6期后遭国民党查封,共出18期。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