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 : 五四时期著名综合性刊物。1919年1月1日在北京创刊。为月刊。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 创办。发起人有罗家伦、傅斯年、徐彦之等,初期社员有顾颉刚、叶绍钧、俞平伯、康白情、潘家洵、吴康、陈达材、毛子水等25人,后来周作人、孙伏园等也入社。五四以前,编辑部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3人组成,傅任主任编辑; 五四后不久,傅、杨出国留学,改由罗家伦一人主编; 罗出国后,又改由周作人担任主任编辑,毛子水、顾颉刚、陈达材、孙伏园为编辑。该刊的创办得到校方经济上的补助,并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 受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大力支持,胡适担任该社的顾问。它以“The Pcnaissance”( “文艺复兴”) 为自己的英文译名,并在 《新潮发刊旨趣书》中主张导引“ ‘块然独存’ 之中国同浴于世界文化之流”。它在《新潮社成立启事》 中则宣称: “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内容包括哲学、伦理、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学、诗、戏剧、小说、书报评介、通信、新潮社的组织和活动、附录等方面,其3卷2期为 “一九二○年名著介绍特号”。该刊在五四运动以前,是以反对封建伦理和封建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刊物。它和《新青年》 相呼应,鼓吹 “伦理革命”,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 支持“文学革命”,宣扬 “文艺复兴”,提倡白话文学,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它发表过大量富有战斗性的文章,比较重视文学创作,还翻译了易卜生、萧伯纳、托尔斯泰等人的文学作品,对推动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后,由于新潮社社员纷纷出国,加之胡适社会改良思想的影响,该刊逐步变成学术性刊物,以宣传现代西方学说为主,表现了显著的向右转的倾向,宣扬了不少现代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说。1922年3月出至3卷2号后停刊,共出12期。1919年5月1日出至第1卷5号后曾停刊5个月;1920年6月1日出至第2卷5号后又停刊1年零5个月;1921年10月1日出版第3卷1号。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