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南洋 : 南洋公学(后改称南洋大学)出版的刊物。1919年7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为周刊,每期10余页。初由南洋公学学生分会发行。第1期注明“续南洋日刊第16号”,说明它的前身是五四运动爆发后创刊的《南洋日刊》。主要撰稿人有观海、心音、去吾、许啸桐、侯绍裘、恽震等。设有言论、译述、时评、纪事、调查、演讲、劳动界、小说、专件、琐言、辑余录、通讯、附录等栏目。内容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主。1920年停刊以前的言论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责任、教育改革、外交与国家前途、社会主义与劳动问题。1921年秋复刊,从第1期重新计算期数,最初15期以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学生会名义发行。编撰人有陈体荣、陈广沅、高尔松、赵君豪等。设有本校消息、唐校消息、交大沪校消息、海外来鸿、小说等栏目。15期以后从2卷1号计期,改以南洋大学学生会南洋周刊社的名义出版。1923年1月8日出版的第2卷2号载有修安所撰《南洋周刊重要的使命》一文,说:“言论是思想的表现,是事业的先声。杂志、周刊是公众言论的会集所——公众思想的表现,公众事业的先声。那末,南洋周刊是我们南洋大学思想的表现,是我们南洋大学事业的先声。”“这是《南洋》周刊最重要的使命!”2、3卷的内容类似一般的校刊,政治性较前已大为削弱。编辑的宗旨是:注重批评学校行政和指导在校同学,以促学校的改进,期知识的灌输。1924年1月开始的第4卷上出现了学生要不要参加政治运动和应不应当加入国民党的争论。先是将恽代英和汪精卫、胡汉民到校的演讲辞印在一起,名之为“学生与政治”附在4卷9号上出版。接着周刊于5月9日出版“五月纪念号”,发表了许多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和批判读死书的文章,于是就引起了从4卷10号到13号上关于政治运动和入党问题的争论。1924年11月从第5卷开始,周刊的编辑机构改组,编辑大权由学生中的国民党员所掌握,取消了“科学栏”,加强了言论栏并使其成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讲坛,添辟了揭露黑暗政治的“燃犀新录”,还连载了分析中国经济情况的论文《今日之中国》。1925年3月22日出版的6卷2号为“追悼孙中山先生特刊号”。5月26日出版的6卷10号为“南洋义务学校特刊”。6卷以后又逐渐转变为狭隘的校刊。1926年10月10日出版的9卷1号为“南洋大学卅周年纪念特刊”。9卷以后政治色彩已不鲜明,但仍赞成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基督教、进行国民革命。10卷以后则趋向反动,1927年5月出版的10卷2期名为“五月的革命专号”,实则进行清党反共宣传,这时的周刊已为国民党右派所掌握。

为您推荐

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 : 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社址在落星田。由毛泽东主编。为4开4版周报。共出5号,第5号未及发行即被没收。现存前4号和第2号附出的 “临时增刊”第1号,其中第1..

星期日

星期日 : 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的机关报。1919年7月13日在成都创刊。为4开4版周报。因每逢星期日发行而命名。社址在少城吉祥街8号,由布后街昌福印刷公司代印,桂王桥北街派报处为发行所,每号售铜元..

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 : 少年中国学会机关刊物。1919年7月1日在北京创刊。为月刊。由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负责编辑。前7期由王光祈编辑;自第8期组织《少年中国》编辑部,由北京会员李大钊、康白情、张申府、孟..

杭州学生联合会报

晶报

晶报 : 民国时期著名小型报纸。1919年3月3日在上海创刊。创刊前,原为《神州日报》的附刊,“凡购读《神州日报》者附送本报不加分文”。独立发行后,初为3日刊。报名用北魏体书书写,出于范君博之手。..

新声

新声 : 五四前夕湖北学生刊物。1919年3月1日在武汉创刊。由临近毕业期的中学学生创办。为8开4版铅印小报。《本报简章》规定:“本报每15日出版一次,定于每月之1日、15日出版”; “本报内容略分8类,..

新湖南

新湖南 : 五四时期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出版的进步学生刊物。1919年6月15日在长沙创刊。由苏闰坡担任社长的新湖南社出版。有月刊和周刊两种:月刊由龙毓莹、李启盘主编,苏闰坡、萧东升为主要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