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论 : 现代时事政治评论周刊。1932年5月22日在北京创刊。由胡适、丁文江、任鸿隽、傅斯年、陈衡哲、翁文灏、蒋廷黻、周炳琳等发起捐款筹资创办。胡适主编。标榜“独立”,胡适在创刊号《引言》 中说: “我们叫这个刊物做《独立评论》,因为我们都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 这是独立的精神。”经常撰稿人除胡适外,还有丁文江、张奚若(熙若)、顾毓琇、蒋廷黻、吴景超、傅斯年(孟真)、任鸿隽(叔永)、汪敬熙、陈序经、翁文灏 (泳霓) 等。除以政治评论为主外,经常刊登或连载一些专门家写的游记、见闻、书评、新书介绍、杂文等。开设有不定期的“问题讨论”专栏; 从第81期开始在每期最后专门设置《编辑后记》,对本期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身份等加以简短扼要的提示和介绍。胡适所撰《上海战事的结束》 (第1号)、《对日外交方针》 (5号)、《我们可以等候五十年》 (44号)、《我的意见也不过如此》 (46号)、《保全华北的重要》 (52、63号合册)等文,在外交上主张对日本的侵略妥协退让,在内政上支持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基本国策;胡适等人所撰《为学生运动进一言》 (182号)、《再论学生运动》等文,指责学生罢课是“很不幸的”、“最无益的举动”,诬称学生运动是受“少数人的把持操纵”。同时,该刊也具有自由主义倾向,曾开展民主与独裁的问题讨论,主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独裁专制和复古主义。陈序经所撰《关于全盘西化答吴景超先生》 (142号)等文主张在中国推行”全盘西化”。对国民党统治下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也有所反映。1935年三周年时,该刊“拥有7000名读者”;四周年时,发行量增到1.3万份。1936年底因发表言论反对日本策划“华北政权特殊化”,一度被迫停刊。次年4月复刊。1937年7月18日停刊,共出版243期。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