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书目分类体系

    四部书目分类体系 : 中国古代书目分类体系。即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及其传、释和文字学方面的著作,史部主要收录历史以及地理、时令、政书、目录等方面的著作,子部主要收录哲学、军事、天文、算法、医学、农业、艺术、工商等方面的著作,集部主要收录总集、别集及其他文学方面的著作。中国古代藏书多以四部法排列,每部为一库,故四部分类体系又称"四库法"。
  西晋初,秘书监荀勖与中书令张华整理典籍,编成《中经新簿》,分甲、乙、丙、丁四部,创立四部书目分类体系。甲部记六艺及小学,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荀勖所创四部法适应了《七 略》后三百年间的学术变迁、各类图书数量的增减和图书庋藏的方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依荀勖的四部书目分类体系,并改史书为乙部,诸子为丙部,从而正式确立了四部排列顺序。此后各代宫廷藏书目录均以此类分图书,被史学家称为"秘阁之永制"。至唐初贞观年间,魏徵等编撰《隋书·经籍志》,始将甲、乙、丙、丁四部名称换成经、史、子、集。《隋书·经籍志》吸收王俭、阮孝绪七分法的优点,使四部分类法成为更为完善、更加切合实际的书目分类体系。唐代以后,各家目录对四部分类体系略作增益调整,大体趋向更为细密合理。清代乾隆年间纪昀等所撰《四库全书总目》的书目分类体系,是四部书目分类体系的总结。纪昀等分析了历代书目分类体系的特点和流变,择善而从。《四库全书总目》将1万余部17万余卷图书分为 4部44类(见《四库全书总目》)。
  四部书目分类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封建社会书目分类的主要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图书类型和数量的变化,四部书目分类体系已不再适应于类分现代图书的需要,鸦片战争以后逐步被新的书目分类体系所取代。但它对今天人们整理和利用中国古籍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为您推荐

天府

天府 : 中国西周王室档案库。古者尊祖为"天","府"、"库"相通,是谓天府。有关天府记载始见《大戴礼记·少闲》篇,殷代武丁时开先祖之府,国家典制及官府档案均藏其内,制有禁令,以禁守不得妄入。西周宗法制度逐渐..

司法文书

司法文书 : 侦查、检察、审判、公证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各个环节、步骤上形成与使用的专用文书。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也包括不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但对执行法律有切实保证作用的..

《宋大诏令集》

《宋大诏令集》 : 中国北宋九朝诏令文书汇编。原名《本朝大诏令》或《皇朝大诏令》。原书不著编者,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王应麟《玉海》、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等文献所载,此书 是由宋绶子孙在南宋..

数值数据库

水文档案

水文档案 : 在水文观测活动中产生并归档的原始观测材料。包括水位、水质、水温、流量、水情、地下水位、降水、蒸发等的观测记录,水文手册及图集和水文年鉴等。水文档案反映水文气象、陆地水文、海洋水文、..

苏俄档案改革

苏俄档案改革 :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于1918~1919年在档案工作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变革。   1918年4月成立中央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起草改革法令,研究改革档案工作的途径和组织形式等问题。同年6月委员会..

台湾大学图书馆

台湾大学图书馆 : 前身是日本侵占台湾后于1928年在台北建立的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图书馆。1945年中国收回主权,接收该校并更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当时图书馆有藏书40余万册。到1988年7月底,已有图书170万册,中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