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 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为1896年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藏书楼。辛亥革命后改称南洋大学堂藏书室。校庆20周年前夕,由校长唐文治、校友蔡元培、黄炎培等组织募捐,于1919年10月建成新馆,命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图书馆。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图书馆。1925~1936年间,杜定友先后任图书部主任、图书馆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图书馆随校多次搬迁,馆藏损失严重。1956年,交通大学迁西安新校址,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和藏书随校西迁。1957年9月,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地。同年,原西安动力学院撤销,藏书并入交通大学图书馆。1959年9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单独建校,图书馆相应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见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
  到1990年12月馆藏167万册(件),其中外文书刊占三分之一。过期期刊8892种,现期期刊3954种,年进书量6万册。已形成理、工、管、文结合,以机械、动力、电气和电子工程为重点的多学科藏书体系,尤其注重收藏反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外文原版图书和期刊,15种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世界著名科技期刊从创刊号迄今全套入藏。还收藏相当数量的科技报告、论文、成果、样本、专利、标准以及视听、缩微资料。该馆与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大学、日本金泽工业大学建立有长期协作关系,同10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单位进行资料交换。
  1988 年 9 月该馆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在日本金泽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协助下联合主办并在该馆召开了"图书馆新技术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该馆编辑出版了会议文集,收录论文、报告74篇。


  该馆馆舍面积11189平方米,设4个借书处,年外借38万册次;11个阅览室,年阅览读者65万人次,大多采用开架管理方式,每周开放74小时。重视书刊的流通管理和宣传辅导。图书馆为本校学生、研究生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开展科技情报检索服务与研究。拥有微型计算机、照相、复印、视听、缩微等现代技术设施,计算机化的"西文图书采编系统"、"图书流通管理系统"、"中文图书编目系统"、"缩微胶卷检索系统"、"期刊联合目录系统"和"NTIS光盘检索系统"相继投入应用。
  全馆设置 7个业务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图书室。1990年12月,有工作人员136名,其中任高、中级专业职务者36名。主要出版物有:《高校理工科科技情报检索课程教材》、《西北高校图书馆通讯》、馆刊《图书馆与读者》、《陕西地区外文图书联合目录》等。为本校开办2年制科技图书情报专修科,承担国家科委等委托的科研项目"学科分类与代码"、"自然科学学科分类法研究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

为您推荐

文摘

文摘 : 检索刊物中描述文献内容特征( 文献提要 )的条目(也包括题录部分),是一种文献著录的结果。根据国际标准ISO214-1979(E)的规定,文摘是"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中国国家标..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 中国档案汇编。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全1册,43万字。所辑档案文件起自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1898),迄于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共有内外官员及举贡生监的奏折、呈文30..

《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

《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 : 研究台湾行政机关档案管理的著作。路守常著,1983年9月台北出版。全书共分4编28章:第一编概论,论述档案的定义、功用、区分及档案与图书、资料的区别,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重要名词术..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

檄 :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战国时期秦相张仪曾用檄指斥楚相的过错。西汉时期凡高级官员对官..

文献自动化传送装置

文献自动化传送装置 : 图书馆中传送文献的现代化设施。一般安装在书库(文献资料库)与阅览室、外借处、出纳台、文献采购、编目部门之间。现代的大型图书馆一般都有这种装置,以加速文献传递和减轻劳动强度..

文献中心

文献中心 : 搜集、加工、贮存文献,并针对用户需求提供文献的情报机构。工作重点是加工和提供文献 (不是永久性地贮藏文献) ,编辑出版文摘、索引、目录和通报,筛选、提炼和重新组织文献,开展文献研究,提供文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