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京剧 : 因形成于清末的北京,唱腔和念白以北京话的音韵为主,故称京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现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音乐上基本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也称“皮黄”。西皮有导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有导板、回龙、慢板原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另有西皮反调、二黄反调以及南梆子、四平腔、吹腔等,分别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唢呐等管弦乐和鼓、板、大锣、铙钹等。京剧服装基本依照明制,按人物身份、职业,分别着不同服装,各个行当均有一定化妆谱式。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的程式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很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形成中国民族戏曲“唱做念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脚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个大的行当,各行又有细密的分工。长期以来,京剧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民初以来,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相继崛起,竞编新戏,在声腔和表演艺术上不断进行改革,形成各具特点的艺术流派,被称为“四大名旦”。自从1919年,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不断出国访问,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在京剧伴奏方面又有创造性的试验和探索,如用西洋乐器、电声乐器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