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现代化问题 :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需要现代化和哲学如何现代化等问题,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现代化提法不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提发展为好。胡宝琛在《哲学现代化提法不妥》(《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第11期)中认为,所谓“现代化”是指原来的东西已经过时、陈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了,因而要用现代化的东西否定、取代原来的东西,如用现代科学技术取代落后的旧技术,用科学新观念取代落后的旧观念。“现代化”一词这种固有含义,必然把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观点的人,最终推到事与愿违的相反境地。用“现代化”去概括和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发展是不适宜的。如果哲学现代化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那就意味着这个哲学理论已古典化了,就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根本性的扬弃;但若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就不应再针对它提什么“现代化”。他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提“要发展”为好。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现代化,以使其具备时代的特点。黄楠森在《谈哲学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哲学》1986年创刊号)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其真切含义并非要用别的哲学来取代它,而是要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从现代实践和科学发展中吸取营养,用新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成果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新的实践,得出新的哲学结论等。
关于哲学如何现代化,在认为哲学需要现代化的学者中间,有不同的意见。张尚仁发表《哲学现代化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他认为,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保持传统的特性,又反映当今时代提出的新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应该以认识论为中心去实现哲学各个方面内容的一体化,从而从整体上推动哲学的发展。其次,从科学基础上来说,应实现以“三论为基础的哲学科学化,它首先表现为“三论”渗透到哲学内容中,引起一系列哲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第三,从哲学的实践功能来说,现代哲学应实现以建设为目标的哲学应用化。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在研究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观点,促进哲学现代化。黄楠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主要有六个方面:(1)用新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成果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总结和概括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就,修正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3)全面清理和重新规定一些原有范畴和原理的科学含义,使它们更加精确、更加合理、更加科学。(4)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使它具有崭新的现代形态。(5)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分析。(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进行实用的研究,进而建立各种应用哲学。杨超在《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3期上发表《哲学的活力在于研究新问题》,认为哲学现代化是指以下三个方面:(1)哲学的中国化,即密切结合中国的国情,用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2)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当代的新成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邓小平关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哲学现代化并非是哲学的数量化和模式化。(3)发现和提出新规律和新范畴。郑涌发表《哲学的重心应该转移》(《社会科学评论》1985年第10期),他认为,哲学现代化不是一般的修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哲学的重心应该转移。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取得划时代的发展,成为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的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这些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划时代的新发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当原有的理论不能再解释科学家们观察到的现象时,人们就要对那些理论以及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修改,这必然要动摇原有理论的理论基础以至传统哲学。因此,应该有一个现代哲学的存在,建立起现代哲学体系。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