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炽昌
杨炽昌:(1908— ) 台湾诗人。笔名水荫萍、南润、岛亚夫、山羊等。男。台湾台南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杨宜绿是台湾汉诗社南社的重要成员。杨炽昌在台南二中就读期间开始文学创作,编辑过学生刊物。1929 年毕业。1931 年赴日报考九州仕贺高校丙种(法文组)未取,后在东京银座结识日本新兴艺术派作家岩藤雪夫、龙胆寺雄等人,经他们介绍于 1932 年进入东京文化学院攻读日本文学。此时正值春山行夫等人在日本文坛引进倡导法国超现实主义,杨炽昌迅速接受这一理论,并醉心于日本诗人春山行夫、安西冬卫、西胁顺三郎、林野四郎、三好达治和法国诗人高克多、卢第埃等人的诗作。此期他加入了百田宗治的《椎の木》、北园克卫的《诗学》和《神户诗人》等诗刊,发表超现实主义诗作。1933 年因父病辍学返台,偶尔在《台南新报》和《台湾新闻》上发表诗歌,受到《台南新报》文艺栏主编绀谷淑藻郎的激赏。1934 年受绀谷推荐接任其职。杨在主持《台南新报》文艺栏期间大力提倡新诗创作。1935 年他邀集文艺栏的投稿诗人张良典、李张瑞、林永修和日本旅台诗人户田房子、岸丽子等 6 人在台南成立风车诗社(此后加入者有岛元铁平),发行不定期的《风车诗刊》,张扬超现实主义旗帜,主张抛弃传统诗的音乐性与形式,创造一种新的形象,呈现人们内心领域的精神活动。这是台湾新文学中的第一个现代派的诗歌团体。杨炽昌后来对他倡导现代派的动机和目的作说明道:“台湾当时受日本统治,在这种环境下,我认为文学应该舍弃政治立场,而追求纯正的表现,才能在政治的夹缝中,永远生存茁壮。”“有鉴于写实主义备受日帝的摧残,笔者只有转移阵地,行进超现实主义。”1937 年杨进《台湾日日新报》任记者,1939 年参加《华丽岛诗刊》,后转入台湾文艺家协会。光复后先后任《台湾新生报》记者、《公论报》社台南分社主任、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台南市扶轮社社长等职。偶尔在他编辑的《扶轮月刊》上发表杂感随笔,很少文学创作。198O 年参加《联合报》社举办的光复前台湾文学座谈会,发表回忆录《回溯》。他的创作以诗歌为主,也写小说与评论。小说《蔷薇色的皮肤》曾获《台湾日日新报》小说征文奖。结集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诗集《热带鱼》(1930,一说1944)、《树兰》(1932,一说 1948)、《燃烧的面颊》(1979),小说集《贸易风》(1932,一说 1936)、《蔷薇色的皮肤》(1938,一说 1936),评论集《洋灯的思维》(1937)。另在 1978 年出版了介绍台湾风土民情的日文著作《台湾心的美》。羊子乔评论说:“他深受日本诗人西胁顺三郎、安西冬卫、林野四郎等人的影响,并且处处呈超现实主义影响下的痕迹,诗中意象的飞跃,可说开创当时新诗的另一蹊径,与台湾创世纪诗社所倡导的超现实主义,前后辉映,但是就理论的引进而言,前者可能较后者更具有倡导的意味。”(《移植的花朵》)作为台湾引进超现实主义的第一人和现代诗的先驱,杨炽昌在台湾新诗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