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沫我

于沫我:(1915—1983) 薪加坡华人小说家。原名杜又明。曾用笔名冷桦、沙彧、王乃、大白、曹声、卞之门、袁之园、曾起飞等,主要笔名于沫我。男。生于广东中山。病逝于新加坡。早年在中国接受教育。1935 年赴新加坡,在商行仕书记,业余刻苦自修与写作,先后写了许多小说和杂文,在《星洲日报》、《民声报》等报纸副刊发表。60 年代参与《新野》文艺杂志编委会工作。1956 年由吉隆坡文化供应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线索》,列入《岛外文艺丛书》。此后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末流》(1959)、《谷种》(1960)、《雅会》(1971)、《前车》(1972)、《喜事》(1972)、《名望》(1976)、《捞起》(1977)、《于沫我短篇小说选集》等。后者有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中文版由著名小说家韦晕编选,英文版由李慧垣、杨舜生合译。于沫我说他所以写小说,是“觉得自己有了一把年纪,对人事经历多了,这些人和事积累起来”,就产生了创作冲动(《我写短篇小说的经过》)。他自称为“在唐人店食头路”者;熟悉各种生意人的面孔,因而在他的笔下,大都是一些关于商人和小市民的故事。代表作《卖卜卜面头手》,就写了一个被生活压扁了的小市民的悲剧。另外,他好用方言创作,如马来语、上海土白、福建话等均曾较多地写入作品,这一方面加浓了作品的乡土味,另一方面却影响了阅读效果。对他的小说,新加坡文坛评价不一。沙凡认为“于沫我处理小说题材及人物的刻画与表现的手法上,落点朴实,不浮夸,不矫揉,充满着他对这个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其作品是“深具一定的社会意义的”,是“不同凡响的”(《于沫我的〈捞起〉》)。洛林则认为于沫我的小说“所反映的,基本上不是现代的典型新加坡面貌”,它们“给人一种广东味的感觉”,“这主要在于作者的人物对话与叙述文字中大量运用‘广东方言’所引起的”(《读于沫我的小说集〈捞起〉》)。

为您推荐

应凤凰

应凤凰:(1950— ) 台湾作家。笔名奕馨。女。台湾台北人。台湾高等商业学校、台湾师范大学夜间部英语系毕业。曾就职于台湾中央银行, 1988 年入《中国时报》任“人间”副刊资料主编。1973 年发表小说处女作《阿贵》,后又陆..

忧草

忧草:(1940— ) 马来西亚华人诗人、散文家。原名余荣坤。曾用笔名陆夫、李纪等,主要笔名忧草。男。祖籍广东普宁,生于马来西亚威省。幼时在日新小学读书,后人新加坡育英中学读高中,并开始学习文学创作。毕业后历任印刷馆招徕..

於梨华

於梨华:(1931— ) 旅美小说家。女。原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抗战时期随家迁徙于福建、湖南等地,未能安定地读小学和中学。1946 年回浙江宁波读中学,次年底赴台湾,入台中女中。1949 年中学毕业,并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第二年转入..

于还素

尤今

尤今:(1950— ) 新加坡华人作家。原名谭幼今。笔名尤今、泥娃、潭泥、千叶子等。女。祖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西亚怡保。1973 年毕业于南洋大学中文系,获荣誉学位后进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任专职图书管理员,1976年转入《南洋商..

应未迟

应未迟:(1922— ) 台湾散文家。本名袁暌九。笔名另有费辞。男。湖南宁乡县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训练团新闻训练班毕业。1942年人中央通讯社任记者。后历任编辑、特派员、主笔、社长、台长、主任、广播公司研..

于大成

于大成:(1934— ) 台湾学者。男。山东章丘县人。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获文学硕士,后获国家文学博士。曾任淡江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现任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