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点人
朱点人:(1903—1949) 台湾小说家。原名朱石头,后改名朱石峰。笔名点人、描文、文苗等。男。台湾台北人。双亲早逝,1918 年老松公学校毕业后即进入台北医学专门学校作雇员,曾在南方热带医学研究所担任助手。 1941 年赴广州担任《广东迅报》编辑。1947 年加入台共地下组织,参加过“二·二八”起义。1949 年遇难于台北车站。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分子。 1931 年发表《检一检乡土文学》,投入乡土文学论战。1933 年与郭秋生、黄得时、廖汉臣等组织岛内第一个新文学团体台湾文艺协会,创办文学杂志《先发部队》、《第一线》,负责小说、戏剧的编辑。1934 年 5 月加入台湾文艺联盟。台湾光复的当天(1945 年 8 月 15 日),与周青、林自蹊等组织文学同志社,创办《文学小刊》。张深切在《评<先发部队>》一文中称他为“台湾新文学创作界的麒麟儿”。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于 1930—1936 年。前期创作多带浪漫自传性质。1930 年小说处女作《一个失恋者的日记》得到王万得的赏识,发表于《伍人报》。1932 年发表的《岛都》塑造了一个觉醒的工人史明的形象,标志着作者已将目光转向更为宽广的社会生活。其他重要作品有小说《纪念树》(1934)、《无花果》(1934)《蝉》(1935)、《安息之日》(1935)、《秋信》(1936)、《长寿会》(1936)、《脱颖》(1936)诗歌《配达夫》(1931)、《南国的女儿》(1934),民间故事《城隍爷恼了》(1931)、《贼头儿曾切》(1935)、《妈祖的废亲》(1936)、《邱罔舍》(与人合作,1936),评论《偏于外面的描写应注意的要点》(1934)、《关于剽窃问题》(1936),散文《回忆懒云先生》(1943)等。作品均散见于报刊,抨击殖民体制和侵略战争,歌颂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鞭挞民族败类,是其创作中最常见的主题。代表作有《岛都》、《秋信》、《蝉》、《脱颖》。描写爱情婚姻,抒发对真善美的向往,也是他心爱的主题,《纪念树》可为其代表。还有一类作品则表现人性的异化和堕落,有被夜郎誉为“台湾白话文界的空前杰作”的《安息之日》。他特别重视作品的艺术性,曾撰文批评新文学中“量胜于质”的现象,说:“无论思想怎样丰富,题材如何清新,若没有描写的手段,结局无异一篇记事的文字,或是一段报告。”他能从情节的自然和细节的生动刻画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贴切的象征,苦心的营造布局,使他的小说隽永耐读,精致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