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子
欧阳子:(1939— ) 台湾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洪智惠。女。祖籍台湾南投,生于日本广岛。现居美国得克萨斯州。祖父洪火炼是台湾卓屯的一个有名乡绅,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日据时代将其父洪逊欣送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法律,毕业后留在广岛任职。欧阳子出生后不久,其父被调去冈山地方法院当法官,全家移居冈山,才侥幸避免了 1945 年原子弹轰炸广岛的灾难。日本投降后,她的父亲即向日本当局辞职,率全家回到台湾。欧阳子遂考入台北第一女子中学,从那时起对文学发生了兴趣。1952 年开始在报章杂志发表短篇散文,1955 年开始创作新诗。中学时代,她十分喜欢阅读和收集中外文学名著,读过林语堂、徐訏、苏雪林等人的作品,尤其喜爱孟瑶、张秀亚,迷恋莎士比亚和泰戈尔,但读得最多的是翻译小说,如《基度山恩仇记》、《简爱》、《小妇人》。1957 年高中毕业后,她父亲希望她学法律,但她投考了台湾大学外文系,恰与陈若曦、白先勇、王文兴等人同班,这对她以后的创作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58 年大学一年级快结束时,由陈若曦、陈次云召集,组织了一个最初主要是游乐性质,以打桥牌为主的“南北社”,参加的社员先后有 15 人,两年后南北社变成“现代文学杂志社”,创办《现代文学》,欧阳子主持内政,掌管总务出纳。1961 年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一年。这段时间她开始读英文原作以及莫泊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英译本。1962 年获美国奖学金,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读了一个学期,研究英国大诗人乔叟的作品以及西洋悲剧名著。后转入爱荷华大学小说班学习,1964 年获硕士学位。秋季再到伊利诺大学读一年,研究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的小说以及肖伯纳的戏剧,这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65 年随大夫移居得克萨斯州。1969 年写短篇小说《秋叶》后,因眼疾而中止文艺创作,只从事翻译和评论工作。在文学观上,欧阳子认为,一篇小说之为成功的艺术品,最重要的莫过于具有严谨的结构,也就是说,一篇小说的组构元素,即人物、情节、主题、语言、语调、气氛、观点等,相互之间必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文学观不仅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力求艺术结构的完整,还体现在她的文艺评论上大多采用“新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审视作品内部结构各成分是否互相妥当关连,艺术形式是否完整。同时,她认为,文学应有其本身独立的尊严,文学贵在表现人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而不能贸然做个道德评判,否则,文学创作就可被社会工作取而代之,文学艺术也就会走向死亡。欧阳子创作的现代派文学作品在小说观念的更新和小说艺术的推进方面,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她将自己对现代人独特的观察、思考灌注于艺术创作之中。她对小说艺术的追求和各种现代派手法的尝试,正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美学思潮和美学风貌的体现。欧阳子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长头发的故事》(1960、《秋叶》(1972),评论集《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1976),散文集《移植的樱花》(1978)。另外还编选了《现代文学小说选集》,所选 30 多篇小说都附有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