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叔青

施叔青:(1945— ) 台湾小说家。女。台湾鹿港人。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毕业。1970 年赴美入纽约市立大学修戏剧,两年后获戏剧硕士学位,返台后曾在台湾政治大学任教,并开始研究京剧和台湾地方戏曲。旅居香港后,曾任香港艺术中心亚洲节目部主任,现辞职从事专业创作。施叔青是台湾文坛成名较早的女作家,中学时代即在《现代文学》和《文学季刊》发表作品。早期创作的一系列超现实主义小说结集为短篇集《约伯的末裔》、《拾掇那些日子》,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施叔青的特色,她笔下的世界,是透过她自己特有的折射镜所投射出来的一个扭曲、怪异、梦魇似的世界,正常社会中的人伦、道德、理性是不存在的,而是一个不正常的、狭窄的患了分裂症的世界,但却有着可怕的真实性。死亡、性和疯颠是小说中循环不息的主题,作家所用的象征、明喻、暗喻、意象都是为了表现这个主题。小说的背景则是与施叔青的故乡鹿港相似的荒原,因为只有在这种荒原上,死亡——性——疯颠的力量才能发出最大的原始威力,它不容许任何人反抗,把人摧残得肢离体碎,心智丧失。小说中的人物则多是肉体、心灵、精神受过创伤的“畸人”,他们不可能与任何人沟通,只有一个一个地立在黑暗的荒原上,对着死神喃喃自语。《壁虎》是施叔青的成名作,叙述一个成长中的少女,第一次洞悉到性的可怕的毁灭力量。一个有威望的大家庭中,闯入一个外来者——大儿子的妻子。这是一个“如同赤裸的壁虎”,“生活在情欲里”的女人。接着整个家庭就因为这个外来者的闯入而迅速崩溃瓦解。“壁虎女人”是性的象征,是属于动物世界的一种超道德的自然力量。这个梦魇般的原型,以种种不同的面目在施叔青后来的小说中出现。在代表作《约伯的末裔》中,她将死亡和疯颠投影到那个“蜈蚣妇人”的身上,木匠江荣在孩提时期便遭受这两种力量的无情打击,如同故事中所描写的那场地震一般,他尚未成长,心灵就已震荡得麻木了;如同他居住的那幢被虫蛀蚀的宿舍一样,他的灵魂已被蛀得空无一物了。江荣身为木匠,却不能修理他自己的屋子,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倒放的天梯》里的潘地霖也是一个“畸人”。他悬挂在半空,独自一人任情地挥动刷子油漆吊桥。他感到痛快淋漓,甚至去追逐日影,想和太阳赛跑。但另一方面,由于悬吊于深渊之上,他又感到十分恐惧,最后导致精神崩溃,成了神志不清、只会颤抖的痴人。与小说奇异的内容相应,施叔青的语言也是别扭的、乖张的,用以表现那种梦魇似的患了分裂症的世界,像一些超现实主义的画像一般,有一种奇异、疯狂、丑怪的美。旅居香港以后,施叔青以《香港的故事》为题,写了系列短篇小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摹上层社会的种种世态,在立意上有新的生发,开拓出一片新的文学天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无论男女,无论属于哪个阶层,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那就是深深的难以排遣的孤寂和由此而来的苦闷、挣扎、悲观。这是施叔青描写正常人世界的尝试。她的主要作品还有《常满姨的一天》(1976),长篇小说《牛铃声响》(1975)、《琉璃瓦》(1976),戏剧论集《西方人看中国戏剧》(1976)等。

为您推荐

沈西城

沈西城:(1948— ) 香港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本名叶关琦。男。生于上海市,1952 年赴港。天主教慈幼中学毕业后入珠海学院就读。两年后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国际学友会日本语学校进修日语。1974 年从东京回港,任《大任周..

沈野

沈野:(1940— ) 台湾散文家。本名沈光秀。男。原籍广东潮安。毕业于政治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华文化复兴》月刊总编辑、《疾风杂志》发行人、中国电视公司业务部副经理、巨星传播公司总经理。现为《在野者论坛》发行人。..

施明正

施明正:(1935—1988) 台湾小说家。又名施明秀。男。台湾高雄市人。高雄中学毕业,后以开设推拿诊所为业。是台湾政治活动家施明德的长兄。曾作为政治犯入狱 5 年,在狱中驼了背。50 年代中叶登上诗坛,以后又创作小说,初期作品..

沈临彬

施善继

施善继:(1945— ) 台湾诗人。男。台湾鹿港人。中学时代开始向校刊投稿,阅读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1964 年参加纪弦、症弦、郑愁予等指导下的文艺研究班,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在《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杂志发表..

沈谦

沈谦:(1947— ) 台湾文学评论家。笔名思兼。男。江苏东台县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东吴大学、淡江大学。现为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高雄师范学院国文研究所副教授。曾..

沈萌华

沈萌华:(1947— ) 台湾小说家。本名沈明进。男。台湾云林县人。毕业于东海大学外文系。曾担任中学教师、《联合报》“万象”版主编、《台湾市场》杂志总经理。高中时开始涉足文学创作,大学时短篇小说《鬼井》被选入尔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