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桐
巴桐:(1947— ) 香港散文家、小说家,本名郑样敬。笔名有子敬、梓人、郑文等。男。福建福州人。青少年时代在闽西北山城三明市度过。师范大专毕业。1979 年秋移居香港。现任香港龙香文学社副社长、香港《文学报》副主编、香港作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深圳作家协会特邀理事等。高中毕业后有过曲折的经历,先后种过地,当过鞋匠、泥水匠、五金工人、铁路小工、演员、校对、新闻记者、教师等。“文革”后,于而立之年,初为人父时才考入三明师专,戏称自己是“范进中举”。移居香港后,先在工厂做工,后入一家经济杂志杜工作,之后又在某新闻机构当编辑 8 年。1977 年夏辞职经商,但仍坚持读书学习。白幼喜爱文学,14 岁便有作品在报刊发表。始以“巴童”为笔名,取“乡巴佬的孩童”之意。后年事渐长,改名“巴桐”,希望自己能像巴桐树一样茁壮成长。不仅写评论、散文,也写诗歌、小说、剧本。作品常见于港澳、东南亚及美国、加拿大的华人报刊。著有散文集《香岛散记》,长篇小说《蜜香树》、《二龙传奇》,短篇小说集《佳人有约》,自选集《雾》,传记文学《大亨小传》。另有大量文学评论和电影剧作。散文《故乡的中秋夜》获 1984 年全国侨联和《华声报》联合举办的“月是故乡明”征文奖,报告文学《中国大团圆前奏曲》获“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奖二等奖。文学界一般认为他的散文语言技巧明快老练,精辟而富哲理,有雄浑的诗韵。其长篇小说《蜜香树》颇具特色,借一个从社会底层不择手段爬上社会上层的暴发户,最后死于非命的曲折故事,透视了香港当代生活的图景。作品在叙述故事,交代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时,采用中国传统白描技法,力求明快通晓;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则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手法;语言上运用了朦胧诗的形式,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作家古华认为,他的作品在总体上有独特的沉郁凝重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