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1937— ) 美国华人,小说家。英文名字 KennethH.Pai。曾用笔名郁金、白黎、萧雷。男。回族。生于广西桂林。原籍江苏南京。因祖先到西粤当官而移居广西。父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现定居美国加州,为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抗战时期先后在重庆、上海、南京居住过,7、 8 岁时曾罹患二期肺病,病愈后考上南洋模范小学。1948 年冬离开南京到香港,先后就读于九龙塘小学和喇沙书院,1950 年到台北,进建国中学读书。 1956 年高中毕业后被保送位于台南市的台湾成功大学水利系,一年后因兴趣不合而转读文学,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 年在夏济安主编的《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处女作《金大奶奶》。1960 年出资与同班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王文兴、李欧梵等人一起共同创办《现代文学》杂志,该杂志在西洋文学的介绍、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以及在发掘培养台湾年轻一代的小说家等方面,对台湾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1 年大学毕业。1961—1962 年,参加义务预备役军官训练,读宪兵学校,服兵役。1962 年冬,母亲马佩漳逝世,影响甚大,使他既对生死的神秘感到震撼,又对母亲的去世深觉内疚。 1963 年年初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爱荷华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1965 年获硕士学位,随后任教加州大学,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至今。从 1958 年开始发表小说起,白先勇共创作短篇小说 34 篇,这些作品大多收入《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骨灰》等集子中。另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等。其中《台北人》被译成英、韩等多种文字,《孽子》英译本也即将出版。近年来,白先勇的不少作品被改编后搬上银幕和舞台,其中包括《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孽子》、《滴仙记》等,极受欢迎,使白先勇的作品有了更深、更广的社会影响。
白先勇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 5 个阶段:(1)1958—1962 年出国前的早期创作;(2)1964—1965 年在美国读书期间的创作;(3)1966—1971年《台北人》的创作;(4)1971—1981 年长篇小说《孽子》的创作;(5) 1981—1986 年继续进行的“纽约客”系列创作。其中第(1)、(2)时期的创作大部分收在《寂寞的十七岁》中,第(5)时期的创作到目前为止主要是指《夜曲》和《骨灰》两个短篇。虽然这几个时期的创作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作品基本上都可以涵盖在这样两个母题中:(1)揭示那些失去了青春、荣耀、爱人和家国的失落者的情感创痛;(2)表现因特殊的情感特征和性向形态而导致的无言的情感悲哀。与这种创作主题相适应,对人生在历史长河中渺小卑微的沉重唱叹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对人生沧桑、凄凉无助的深切悲悯,成为白先勇作品中反复回荡的情绪旋律和始终弥漫的情感氛围。
白先勇不但把“希望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变成文字”作为其创作宗旨和创作核心,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独特的创作主题,而且还在艺术上不断地进行个性化、精致化、浑成化、圆熟化的努力和追求。精深的中西文化学养,使他能够把西方小说中讲究技巧结构、注重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等西方现代文学精神,与中国小说中侧重简练而又传神的白描手法、注重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等文学传统结合起来,从而在艺术上形成了绵密中含简约、平实中蕴秾丽、沉静中涌波澜的独特风格 (突出体现在《台北人》中),成为台湾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作家之一。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