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明

黄春明:(1939— ) 台湾小说家。男。台湾宜兰人。曾就读于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后因性格倔强、情绪冲动而影响学业,转入台南师范专科学校、屏东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广告、影视界服务。文学活动起始于 60 年代初,6O 年代后期至 70 年代进入鼎盛阶段。8O 年代主要从事电影业。素有“标准的乡土作家”、“小人物代言人”之称。他认为“在小说创作上,我是绝对地赞成以真挚的人生态度为基础之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文学”;“所谓“艺术不艺术’,那要站在什么角度来看的。我说这个东西很艺术,你不认为。你说那个很艺术,我不认为。到底谁是谁非?这只有符合社会可以进步的一边,才产生了价值。艺术这样的东西,也应该对社会的进步有帮助的才有价值,不然,说是怎么艺术得了不得,又有什么用?”基于这样的文学认识,黄春明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其早期作品主要发表于《联合报》副刊和《幼狮文艺》,有《玩火》、《把瓶子升上去》、《男人与小刀》、《没有头的胡蜂》、《桥》、《跟着脚走》等,只有《男人与小刀》被作为小说集《莎哟娜拉·再见》“自序”的一部分,收入集中,其他均未结集出版。早年作品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均不成熟,以《男人与小刀》为例,作家自我批评说:“看它有多苍白就多苍白,有多孤绝就多孤绝”,它用象征的手法,阐释存在主义的生死观念一一人生是痛苦的,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样的痛苦,主人公逃避社会与人生的消极行为,就是这种理论的实践者。60 年代后期,作家开始“认识了自己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开始会多做思想,无形中作品也深深地有了转变,写的东西不再考虑文学通的掌声,也不投好文学通的趣味”,开始把目光从知识分子的狭小天地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写下了《青番公的故事》、《甘庚伯的黄昏》、《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溺死一只老猫》、《锣》等一系列反映资本主义包围中台湾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习惯的解体,以及各种小人物的悲剧。在塑造小人物时,黄春明又较为注重突出他们所具有的人的尊严,他们“在生活的压力下表现出一忡极为韧性的生命力”,“有一股很强的要求平等和自由的情绪”(王拓语)。像《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等都是思想和艺术成就颇高的作品,真实感人。70 年代初期,随着台湾社会状况的变化,民族意识的增强,黄春明在创作中把对社会弊端的揭露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小说显示出更为强烈的讽刺和批判色彩。《莎哟娜拉·再见)、《我爱玛莉》、《小寡妇》等都在台湾产生强烈的反响。《莎哟娜拉·再见》描写了一群日本游客以观光为名来台嫖妓的故事,反映了台湾屈辱的现实,令人震惊。评论家认为该作“激起了读者激动的掌声,因为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把所有人胸中闷气一股脑儿像火山爆发般‘喷’了出来,激宕起高度的爱国情绪,于是黄春明的声音就超越他的同侪了。”黄春明的小说故事性较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语言活泼。其主要小说集有《儿子的大玩偶》(1969)、《莎哟娜拉·再见》(1974)、《锣》(1974)、《小寡妇》(1975)等。

为您推荐

桓来

桓来:(1924— ) 台湾散文家。本名赵廷俊。另有笔名田子。男。原籍甘肃武都县。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担任过《中央日报》总编辑、总经理兼代总主笔、副社长,旧金山《少年晨报》总主笔。现任《中央日报》副社长。以散..

黄朝琴

黄朝琴:(1897—1972)台湾文学评论家。字兰亭。笔名超今。男。台湾台南县人,祖籍福建南安县。1923 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又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深造。2O 年代后期回祖国大陆。1928 年入外交部工作,先后任旧金山、仰光总领..

黄傲云

黄傲云:(?— ) 香港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本名黄康显。男。祖籍广东中山县,生于香港。曾就读于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香港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英国语文学院,分别获哲学博十学位和院士衔。曾任新加坡南洋大学副教..

黄碧端

华严

华严:(1926— ) 台湾小说家。原名严停云。女。原籍福建林森。为清末民初翻译家严复孙女,丈夫为台湾《大华晚报》总编辑。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9 年去台湾,曾先后担任“中国文艺协会”常务理事、妇女写作协会常务理事..

华铃

华铃:(1915— ) 澳门诗人。原名冯锦钊。曾用笔名华琳;通用笔名华铃。男。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澳门。1930 年开始诗歌创作。1939 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大学期间参与徐微、吴岩等同学合办的《文艺》月刊,并有诗作发表在..

胡有瑞

胡有瑞:(1943— ) 台湾散文家。女。原籍江西南昌。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曾任《中央日报》记者、采访组副主任、专刊组主任、《晨钟》副刊主编、世界新专讲师。现任《中央日报》副刊组主任、中央副刊主编、中央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