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7—
【介绍】:
德国作家。
生于但泽(现波兰格但斯克)。未及中学毕业即被征入纳粹军队,在前线受伤并被盟军俘虏。战后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版画和雕刻,后又转入柏林造型艺术学院。最初以诗歌登上文坛。
1955年,他的《睡梦中的百合》在南德广播电台举办的诗歌竞赛中获三等奖。早期诗集《风信鸡的长处》(1956)和《三角轨道》(1960)既有现实主义的成份,又受到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联想丰富,激情洋溢,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第三部诗集《盘问》(1967)政治色彩较浓,故他一度被称作“政治诗人”。几乎在写诗的同时,也开始创作剧本。
早期剧作《还有十分钟到达布法罗》(1954)、《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明显受到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影响。
后来的两个剧本《平民试验起义》(1966)和《在此之前》(1969)试图将戏剧情节变为辩证的讨论,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
第一部长篇《铁皮鼓》(1959)未及出版就获得了“四七社”文学奖(1958)。小说以但泽以及战后联邦德国为背景,采用第一人称倒叙手法,再现了德国从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的历史,揭露了希特勒法西斯的残暴和腐败的社会风尚。
此后,他接连写了中篇《猫与鼠》(1961)和长篇《狗的岁月》(1963)。前者讽刺了第三帝国时期对英雄的崇拜风气,后者描绘出一幅从希特勒上台前夕至战后初期德国的历史画卷。60年代中期,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是社会民主党的坚定的拥护者。小说《蜗牛日记》(1972),展示了作者1969年参加竞选活动的经历和对纳粹统治的思索。
1972年起,潜心于长篇小说《比目鱼》(1977)的写作。这部长达693页的巨作通过一条学识渊博又会说话的比目鱼和渔夫艾德克的奇特故事,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写到20世纪70年代,诗歌、童话、神话和民间传说穿插其间,现实与历史相互交织,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虚幻的世界。《在特尔格特的聚会》(1979)是格拉斯献给‘四七社’之父汉斯·维尔纳·里希特的一部借古喻今的中篇小说。它通过描写1647年夏天一群德国作家在明斯特与奥斯纳布吕克之间的特尔格特的聚会,反映了300年后“四七社”作家群的活动。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母老鼠》,这部小说保持了作者惯以动物隐喻人类的特点,构思奇诡,故事怪诞,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与一只母老鼠在梦中的对话,展现了从上帝造世界到世界末日的人类历史。此外还写有《非人的岁月》(1963)、《局部麻醉》(1969)以及在访问中国后写成的《头脑中诞生的或德国人死绝了》(1980)等。
曾获多种国内外文学奖,其中重要的有毕希纳奖(1965)、冯塔纳奖(1968)、特奥多尔·豪斯奖(1969)、蒙代罗奖(1976)、国际维亚雷焦奖(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