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9—1960
【介绍】:
法国诗人、作家。
出身在纳尔榜一个葡萄农家庭。童年在乡野里度过。大自然的风暴、雷鸣、洪水、山火等灾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惊恐不安的印象。在后来的创作中,他常以这类灾难性的事物为题材,表现自己恐慌骚乱的精神状态。
1907年,家庭破落。翌年中途辍学,来到巴黎谋生。他结识了毕加索、阿波利奈尔和马克斯·雅各布等人,一起参加立体派活动。1915年发表的《散文诗》是他的第一部立体派作品,他别出心裁地把语言成份分离、重组,企图寻找语言的秘密。
1917年,创办刊物《北方-南方》,成为一块新诗实验的园地,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前奏曲。同年,发表一部重要的小说《塔朗的盗贼》,是用梦幻的谵语写成的故事,布勒东十分欣赏。后来又发表一部用同一风格写成的小说《人皮》(1926)。在这阶段,他主要创作诗歌《椭圆形的天窗》(1916)、《伪装的骑师》(1918)、《橡树的心》(1921)、《海的泡沫》(1925)等。
他认为诗的形象应当“自行鼓翼而来”,而不是人为地“制造”。虽然这一定义被超现实主义奉为圭臬,但他并未因此而参加超现实派团体。1926年,皈依天主教,在巴黎住腻了,到索莱姆归隐,孤单凄凉,直呆到逝世。他深居简出,潜心探索诗的世界。
归隐后发表诗集《弹起的球》(1926)、《玻璃水洼》(1929)、《废铁》(1937)。后者写得最好,是他的代表作。
他仍然按他自己那种仿佛拼版或导演的方式进行创作。战后他将其诗作的精华部分汇集编成两大卷:《大部分的时间》(1945)和《劳动力》(1949)。
还写有几部思想随笔《自我防卫》(1919)和《我的航海日记》(1930-1936)等。
他的反传统的诗歌艺术手法,给超现实主义以很大的启发。
评论家认为他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