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11—
【介绍】:
法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
1935年发表的诗集《这不是海》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开端。最初的诗《格里姆牧师的诗》(1936)、《飞翔的荷兰人》(1936)、《天际的现象》(1939)、《黄金世纪》(1939)、《最后一人》(1940)色调清新,蕴含着深沉的性灵,并带有强烈的宗教激情。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抵抗活动、遭德国警察逮捕、死里逃生等亲身经历赋予了以后的诗作以痛苦的思索和精神的升华,《夜与雾的诗》(1945)、《基督徒的花冠》(1949)、《故乡的尸堆》(1950)等都包含着诗人的崇高的理想。
后期的诗作有《文学也是住所》(1952)、《为了一些时代》(1955)等少量几部。
小说《我将体验到他人的爱》(1947)获勒诺陀文学奖,此后便主要创作小说,发表有《燃烧的火》(1950)、《回忆之风》(1952)、《搬家》(1956)、《异体》(1959)、《太阳的寒冷》(1963)、《一所房子的故事》(1976)等反映寻求真理,寻求安定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忏悔的作品这些小说大都节奏缓慢,意境朦胧,旨在体现真理的不确定性。除从事文学创作之外,他还搞电影,曾与阿兰·雷乃合作写过两个电影脚本《夜与雾》、《缪里埃尔》。
1956年领导《写作》杂志的工作,为年轻作家提供习作园地。他在1968年获得摩纳哥文学大奖,1973年起任龚古尔文学奖的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