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92—1940
【介绍】:
德国文艺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生于柏林。先后就读于弗赖堡、柏林、慕尼黑等大学,1919年以论文《德国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概念》获博士学位。1918年与布洛赫结识,成为至交。
通过布洛赫,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开始受其影响。
1926-1927年访问苏联,回国后参加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工作。1933年德国法西斯上台后逃亡巴黎,纳粹占领法国后试图逃亡他国未获成功,于1940年9月27日自杀身亡。
本亚明的主要文艺理论着作有《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3)、《作为生产者的作家》(1934)、《查尔斯·波德莱尔: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抒情诗人》(1936)等。战后,他的着作由阿多尔诺等人编辑为《本亚明全集》(12卷)出版。
本亚明在理论上的主要建树是“艺术生产社会学”。
他把文艺创作视为一种社会生产形式,把作家艺术家看作生产者,把作品看作产品,试图从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述出发来解释文艺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他的理论常常被指责为“庸俗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