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日贝舍夫斯基

普日贝舍夫斯基:

【生卒】:1868—1927

【介绍】:

波兰小说家、剧作家、文艺理论家。

19世纪末住在德国,用德文写作,着有《肖邦和尼采》(1892),1898年回到克拉科夫,主编《生活》杂志,发表题为“信仰”的论文,提出了一整套波兰现代主义美学,即“为艺术而艺术”的纲领。他认为人的悲剧产生于高级灵魂和低级头脑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就是认识摆脱了理性主义和感觉论的“赤裸裸的灵魂”,这种认识只有通过对人处于病态即不受意识控制的状态进行分析,才能获得。否认艺术家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感,说艺术家应当创造一种目的在于本身的新艺术。他的作品如长篇小说《魔鬼的孩子们》(1899)、《强人》(1912-1913)、《吼叫》(1917),长篇小说三部曲《大地的儿子们》(1904-1911)和《贫穷的孩子们》(1913-1914)等大都取材于流浪艺人的生活,侧重表现人的性意识和各种病态心理,手法上有新颖之处,但充满悲观主义思想倾向。

剧本如《金羊毛》(1901)、《客人》(1901)、《母亲》(1902)、《雪》(1903)、《城市》(1914)、《复仇者》(1927)等也大都反映人的性意识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往往导致悲剧的结局。是波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代派文学的代表。

为您推荐

普齐马诺夫斯基

普齐马诺夫斯基:【生卒】:1922—【介绍】: 波兰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波兰军队,担任战报《我们必胜》记者,战后在波军政治部工作。作品以军事题材为主,歌颂波兰战士的英勇战斗精神,代表作有《四条河的战士们》(1953)..

里特内尔

里特内尔:【生卒】:1873—1921【介绍】: 波兰剧作家、小说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律系,获博士学位。他的作品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他认为在20世纪不应有悲剧,因此从1911年开始主要写作喜剧。其喜剧受现代派影响而又..

斯特雷伊科夫斯基

斯特雷伊科夫斯基:【生卒】:1905—【介绍】: 波兰作家。1935-1936年在乌克兰参加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曾被捕入狱。长篇小说《跑到弗拉加尔去》(1952)描写波兰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黑玫瑰》(1962)揭示波兰共产党人30年代在利..

鲁热维奇

鲁德尼茨基

鲁德尼茨基:【生卒】:1912—1990【介绍】: 波兰作家。当过银行职员,1939年参加过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44年参加华沙起义。3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介于所谓抒情自然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之间。中篇小说《没人爱的姑娘》(1937)描写..

卢西耐克

卢西耐克:【生卒】:1904—1995【介绍】: 波兰作家。先后担任过波兰文学院办公室主任和波兰笔会中心秘书长等职。1924年开始发表诗歌,后转向小说和戏剧创作,作品大多反映普遍人的命运,具有社会风俗小说的特点。代表作有小说..

雷姆凯维奇

雷姆凯维奇:【生卒】:1913—1983【介绍】: 波兰诗人。早期作品主要歌颂理想人物,如长诗《跟踪》(1936)。战后作品主要以社会现实生活和爱国主义为题材,如《与民族共存亡》(1947)。还作有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