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6—1977
【介绍】:
瑞典女诗人。
父亲是火车站站长。当过售货员、职员等。
60年代后期为报纸撰写文学评论。1974年获瑞典文学大奖。
作品以妇女在瑞典这个“福利社会”中的家庭地位和职业地位为主题,主要有《形势》(1957)、《家庭的宁静》(1963)、《外面阳光照耀》(1965)、《我住在瑞典》(1966)、《人们应该高兴和感谢上帝》(1967)和《关于西维的故事》(1974)等。
【生卒】:1926—1977
【介绍】:
瑞典女诗人。
父亲是火车站站长。当过售货员、职员等。
60年代后期为报纸撰写文学评论。1974年获瑞典文学大奖。
作品以妇女在瑞典这个“福利社会”中的家庭地位和职业地位为主题,主要有《形势》(1957)、《家庭的宁静》(1963)、《外面阳光照耀》(1965)、《我住在瑞典》(1966)、《人们应该高兴和感谢上帝》(1967)和《关于西维的故事》(1974)等。
厄斯特林:【生卒】:1884—1981【介绍】: 瑞典诗人、文学评论家。1927年获隆德大学荣誉哲学博士称号。1919年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41至1964年任该学院常任秘书长。曾获贝尔曼诗歌奖(1947和1969)、埃弗特·陶勃奖(1963)和..
九人评奖委员会:瑞典文学组织。根据瑞典女作家、诗人劳登·冯·克兰梅尔遗嘱成立于1913年。设委员9人,为终身委员。其宗旨为发展瑞典文学、促进和平和提高妇女权利,因此,委员会中除第一位委员兼主席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
瑞典学院:瑞典学术团体。1786年3月20日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仿效法兰西学院而创立。成立大会于同年4月5日举行。主要任务是为了维护瑞典语言的“纯洁、有力和高尚”。为此,其任务是编纂一部瑞典语辞典和一部瑞典语词..
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北欧最重要的文学奖,由北欧理事会倡议于1962年由北欧各国政府共同设立,用以表彰北欧作家用北欧语言写作的优秀文学作品。作品可包括长篇小说、剧本、诗集、短篇小说集、论文集以及具有高文学和艺术水平..
比林:【生卒】:1887—1960【介绍】: 芬兰诗人。用瑞典语创作。父亲是陪审推事。曾在军事学校就读,涉足文坛较晚,35岁发表第一部诗集《休息的日子》(1922)。是一位注重实验的作家,试图摆脱传统语言规范,对瑞典语语法和词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