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8—1982
【介绍】:
亚美尼亚女作家。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76)。亚美尼亚科学院院士(1950)。生于医生家庭。受博学多才的父亲影响,自幼聪颖好学。1912年在盖里耶高等女子学院哲学历史系毕业后,曾执教于顿河音乐学院。文学创作始于中学时代,抒情诗集《东方集》(1913)的问世使她名声大振。1906-1919年间,她曾积极为各报刊杂志撰稿,作品和文章既有民主主义倾向,也反映出受象征主义宗教哲学观影响。十月革命促成她思想转变,后来她把这一转变过程写入中篇小说《转变》(1923)。
长篇小说《中央水电站》(1930-1931)反映生产建设中人际间的新关系,曾被誉为“生产题材”的优秀作品。特写集《苏维埃亚美尼亚游记》(1950),获1951年斯大林奖。
后期致力于列宁题材创作,四部曲《乌里扬诺夫一家》(1970,其中包括《儿子的诞生》1938、新版1957,《第一次全俄展览会》1965,《历史课考签》1960、新版1970和《列宁的四堂课》1964-1968)获1972年列宁奖。她还发表有传记多部,如《谢甫琴科》(1941)、《歌德》(1950)等。
晚年写有自传体回忆录《人与时间》(1971-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