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30—
【介绍】:
黎巴嫩女小说家。
自贝鲁特美国大学毕业后,边从事新闻工作,边进行文学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明天我们不会死去》(1962),以女性的敏感,揭露现实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表达妇女渴求解放的心声。尔后她的作品跳出女性的题材,转向对生活意义和目的的探寻,表现人民为争取自由,建设新生活而作出的努力,具有存在主义倾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无声的对话》(1963)、《空城》(1966)、《黎明的山雀》(1967)和《蛇线》(1971)、《艾斯托堡》、《石桥》(1986)等。
【生卒】:1930—
【介绍】:
黎巴嫩女小说家。
自贝鲁特美国大学毕业后,边从事新闻工作,边进行文学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明天我们不会死去》(1962),以女性的敏感,揭露现实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表达妇女渴求解放的心声。尔后她的作品跳出女性的题材,转向对生活意义和目的的探寻,表现人民为争取自由,建设新生活而作出的努力,具有存在主义倾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无声的对话》(1963)、《空城》(1966)、《黎明的山雀》(1967)和《蛇线》(1971)、《艾斯托堡》、《石桥》(1986)等。
艾斯沃德:【生卒】:1855—1940【介绍】: 黎巴嫩作家、诗人。生于柏尔马纳。贝鲁特学院毕业。擅长抨击时弊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着有《诗集》(1939)。他的大量文集为阿拉伯文化复兴作出了贡献,主要有《黎巴嫩指南》(1960)、《..
古苏卜:【生卒】:1893—1972【介绍】: 黎巴嫩诗人。在新闻界和外交界任职。擅长象征手法。主要作品有散文《品行与容貌》(1924),剧本《我的两个拳头》(1931)、《村里的恶霸》(1933)、《原告》、《山村的星期日》、《庄园..
布斯塔尼:【生卒】:1854—1930【介绍】: 黎巴嫩剧作家、语言学家。诞生在贝鲁特书香门第,曾从事教育工作。以历史为题材,创作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诗剧和话剧,气势磅礴,颇具感染力。着名剧本有诗剧《审判伊本·希罗德斯..
达克鲁勃:【生卒】:1929—【介绍】: 黎巴嫩小说家、评论家。生于苏尔。现任《道路》杂志主编。50年代崭露头角,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阿拉伯社会,特别是黎巴嫩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抨击帝国主义。着有短篇小说集..
达尔古斯:【生卒】:1909—【介绍】: 黎巴嫩小说家、诗人。他的小说笔触细腻,风格朴实,心理描写较成功。诗作遵循古典模式,但题材新颖。着有长篇小说《老头的过错》(1938)、《悠闲的哈吉》(1944)、《山谷中的鸽子》(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