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69—1945
【介绍】:
俄国侨民女诗人。
生于别廖夫市一个德国血统的法学家家庭。与丈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同为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参加过1905年革命,但否定十月革命,1917年赴波兰,后移居巴黎。
主要着作有诗集《诗选》(1-2卷,1904-1910,莫斯科)、《诗歌1911-1921年日记》(1922,柏林)、《最后的诗篇,1914-1918》(1918,巴黎)、《光轮》(1938,巴黎)。
作品的主题为上帝、性爱和死亡,表现出在不同时期(1905年革命失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和流亡国外)对现实生活感到绝望和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复杂心态及反对十月革命的情绪;用象征主义手法把自己的希冀寄托于幻象,在幻象中寻找另一种现实及其神秘标记。崇尚“纯艺术”。她还着有文学评论集《文学日记·1899-1907》(1908),短篇小说集《新人们》(1896)、《镜子》(1898)、《第三部短篇小说集》(1902)、《红剑》(1906)、《一清二楚》(1908)、《月蚁》(1912),长篇小说《胜利者》(1898)、《魔鬼玩的东西》(1911)、《罗曼王子》(1913),剧本《绿戒指》(1916、1922),回忆录《幸存者》(1925)和《德米特里·梅列日科夫斯基》(1951年巴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