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57
【介绍】:
字平山,江苏盐城人。
清华研究院毕业,师事梁启超、王国维,学有根底。曾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长、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建国后,为东北师范大学和河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勤于治学,对目录学颇有研究,多有着述。
着有《目录学概论》、《书目考》、《书目举要补正》、《楚辞书录》等。前者成书于三十年代初,蜚声一时,广有影响。
该书主要结构为:自序、正文、附录,主要成就和特点有五:一、旁证博引,用大量事实,证明目录学起源于校雠,指出后代治目录学者,全然以刘向、刘歆为始祖,而不知道他所做的“剖析条流”,“推寻事迹”的研究工作,都是出于史官的教导,所以说目录学这门学问,几乎可以说是史志的分支和流派。二、给目录学下定义,甚为新颖。在对目录学性质、看法和种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后,取定义为:“目录学者,综合群籍,类居部次,取便检寻,是其粗也。辨别源流,详究义例,使载籍之存亡可稽,学术之盛衰可考,是其精也。至于记撰人,标卷第,别真伪,拾漏遗,研版刻,是其末而已矣。”可谓是一家之见。
三、对目录学体例与流派,阐述甚为精辟。认为目录体例有三:一是篇目,用以考证一书源流;二是叙录,用以考证一人源流;三是小序,用以考证一家源流。三者虽有差别,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辨章学术。对目录学流派,他认为亦有三派:专门记版本流传和雕刻情况,目的在于夸耀自己,所收尽为宋本元刻者,为第一派;因袭四库,汇录成为一编,部类编排稍有出入,前后贯通,没有多大差异者,为第二派;另立格式,把刘班着录减损或增益,加以创造发展,作为引导后学桥梁者,为第三派。四、关于目录学功用,征引丰富的资料,证明有七点:①编次图书为纲纪;②考证典籍之存亡;③稽核私家之庋藏;④鉴别书籍之真伪;⑤存验书名之异同,部居之出入,卷帙之增减,作家之讹敚;⑥辩章书籍之版刻与谬本之流传;⑦购书之便给。陈述非常详细。
五、关于目录学在史学上的地位。认为目录学不仅出于史官,而且开始于史,同时,与史志、方志之学,密不可分。
全书以史论结合,言简意赅见长。
已问世五十多年,不失为目录学理论中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