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271—1323
【介绍】:
字仲弘,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后徙杭州。
少孤,博涉群书,年四十不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延祐初应科举,进士及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至治三年(1323)卒,年五十三。他的文章深得赵孟頫推重,因而名动京师,《元史·儒学传》说:“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自成一家言。”黄溍称赞他的文章“如长风怒帆,一瞬千里”。但他的散文已丧失殆尽。杨载讲究诗法,顾嗣立称“当时之论诗法者,以仲弘为首”,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更谓虞集得诗法于杨载。
他是元诗四大家之一,被虞集誉为“百战健儿”。瞿佑曾亲见其诗稿,“字画端谨,而前后点窜殆尽,盖不苟作如是”,惟其认真,字句锻炼便见功力,明胡应麟摘元人五律,便选了杨载诗。
他推崇汉、魏、盛唐诗歌,认为学诗应由此入门,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瞿佑《归田诗话》对他的诗作甚为欣赏,认为其诗“沉雄典实”。
他的各体诗中都有佳作,最为人传诵的是七律《宗阳宫望月》,这是他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分韵赋诗者中是“首唱”,又被人称为杨诗中的“绝唱”。七言歌行则写得雄浑流丽,《古墙行》、《梅梁歌》在当时就为人所推许,正见“百战健儿”的风貌。四大家之一的范梈对杨评价颇高,他序《仲弘集》说:“仲弘之天禀旷达,气象宏朗,开口议论,直视千古。每大众广席,占纸命词,敖睨横放,尽意所止,众方拘拘,己独坦坦,众方纡徐,己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
……要一代之杰作也。”杨慎在《升庵诗话》中两次抨击杨载,那是因为他将《唐音》的编者杨士弘误作杨仲弘。
在虞、杨、范、揭四家中,杨诗流传下来最少,因杨死时,其子尚幼,残稿流落,无人编次。今传诗集名《杨仲弘集》,八卷,另有《诗法家数》(四库馆臣认为此书系伪托)。
生平事迹见《杨仲弘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三)、《元史》卷一九〇、《蒙兀儿史记》卷一二〇、《新元史》卷二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