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约668-744
【介绍】:
河南洛阳人(一说江苏吴县人),曾为右补阙、修书学士。
开元五年(717年)参与撰《群书四部录》,同刘彦贞负责子部。认为此书:“秘书多阙,而诸司坟籍不暇讨论,一也;永徽已来,新集不取,神龙已来,近书未录,二也;书阅不遍,或不详姓氏,未知部伍,三也;书多阙目,空张篇第,四也;书序取魏文贞,书类据《隋书经籍志》,理有未允,五也”(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于是,撰《群书四部录》四十卷,以弥补其不足,但早亡佚。此录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序,计经录十二家,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卷;史录十三家,八百四十部,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六卷;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集录三家,八百九十二部,一万二千二十八卷。
共四十五家,三千零六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收书广博,在编目技术与目录学理论,均超越前者。
指出:“经坟浩广,史簿纷博,寻览者莫之能偏,司总者常苦其多”。“苟不剖判条源,甄明科部,则先贤遗事,有卒代而不闻,大国经书,遂终年而空泯。使学者孤舟泳海,弱羽凭天,衔石填溟,倚杖追日,莫闻名目”。
有了目录,则“将使书千帙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经坟之精术尽探,贤哲之睿恩咸识,不见古人之面,而知古人之心,以传后来。”在编目技术上,主张:收书要力求完备,提要力求详审,分类要易于剖判条源,一览便知,一索即得。
此真知灼见,尽囊《古今书录》序中,为宋以前罕见的目录学理论文献。另有书目《开元内外经录》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