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45~1924
【介绍】:
瑞士德语作家。
生于巴塞尔州一高级官吏家庭。曾在巴塞尔大学学法律,后到苏黎世和海德堡读神学。当过牧师、教师、记者和编辑。
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影响,创作基调低沉、悲观。
1881年发表第一部史诗《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1924年改写后更名为《受难者普罗米修斯》)。第二部史诗《奥林匹亚之春》(1900~1905)描写希腊神话世界的盛衰变化。
史诗以象征手法写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力图取代当时的颓废艺术,但因内容远离现实,且多哲学思辩成分,读者很难理解。其小说却能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的尖锐矛盾,笔下人物多为品质高尚、意志顽强、追求真理、反对虚荣、愚昧的人,如中篇小说《康拉德少尉》(1898)、《姑娘们的敌手》(1907)和《形象》(1906)等。《形象》是心理小说,对弗洛伊德产生过重要影响。还作有诗集《蝴蝶》(1889)、《钟之歌》(1906),喜剧《追名逐利的人》(1892),长篇小说《成虫》(1906),自传《我早年的经历》(1914)等。191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