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性与颗粒度

    颗粒性与颗粒度 : 胶片上所记录的影像放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密度不均匀的颗粒状形态,这种颗粒形态在观察者视觉上的反应称为感光材料的颗粒性,它是一种主观的印象。对这种不均匀性的客观计量叫做颗粒度。
  颗粒度是感光胶片,特别是底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它与影像质量的关系和噪声与声音质量的关系相似。因此,颗粒度被认为是光学信号传递中的噪声,也有人称之为"噪影"。颗粒大的胶片,不仅会使影像的结构粗糙损伤摄影艺术效果和降低影像质量,并且会象微弱的声音被淹没在噪声中一样,把大量的影像细部吞噬于变化无常的颗粒之中,使影像丧失质感。胶片的颗粒度对于电影画面与声音的技术质量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影片是在高倍率放大条件下观赏的,易产生粗粒的感觉;放映时,画面在不断地更迭,映现在银幕上的颗粒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所造成的效果似布满画面上的小虫不断地在银幕上蠕动;更为严重时,表现为大小不同的黑白或彩色斑点,似沸水一样在银幕上翻腾。粗糙的颗粒会使声带在还音时,产生令人讨厌的杂音并使高频部分受到损失。
  胶片颗粒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溴化银晶体的平均尺寸,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它们在乳剂层中的分布均匀度。人们所看到的颗粒现象并非单个的银粒或单个的染料,而是溴化银在乳剂层中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银粒比较密集处,给人以黑块的感觉;银粒比较稀疏的部分,给人以空白的感觉。
  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种测量与表示颗粒度的方法。通用的公认比较好的方法是均方根颗粒度(RMS颗粒度)。这种方法是:将受测胶片用一系列不同曝光量均匀曝光,经显影后选取密度为1.0的样品,用测微密度计进行扫描测量,测量出1000个以上的数值后,算出所测密度的平均值,然后再算出每次测量与平均值之差,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d1d2,...,dn为每次测得密度与平均密度的偏差值,n为测量的总次数。
  一般电影胶片的RMS颗粒度在5与15之间(最低为3.5,最高不超过20),数字越小,颗粒越细。有的高感光度黑白负片的颗粒度为15(颗粒较粗);彩色正片5254和黑白正片的颗粒度为 9;Ⅱ型彩色负片的颗粒度为5。
  乳剂中溴化银晶体的大小与颗粒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地说,高感光度乳剂的颗粒要粗些,这是由于大晶体受光照射面大,显影后形成的密度也较高。显影条件对颗粒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显影液的成分、显影温度、显影γ值与密度以及加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干燥条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颗粒度。
  大多数黑白胶片的颗粒度随着密度的上升而增大,因此,曝光过度,对黑白影像的颗粒度有不良的影响。彩色胶片的颗粒度不随密度上升而加大,在高密度处其颗粒度反而有所下降。无论是黑白片或彩色片,它们的颗粒度都随显影γ值的提高而增大。

为您推荐

寇蒂芝,M.

寇蒂芝,M. : 美国电影演员。1888年12月24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62年 4月10日卒于洛杉矶。原名米哈依·科尔特兹,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戏剧与艺术学院,曾在瑞典当过导演V.史约斯特洛姆的助手。1912年起在匈牙..

卡斯戴拉尼,R.

卡斯戴拉尼,R. : 意大利电影导演,1913年9月4日生于菲纳莱利古雷,1985年12月28日卒于罗马。1936年进入影坛,开始担任副导演工作。40年代,他从事编剧工作,曾与导演M.卡美里尼、A.勃拉塞蒂等人合作。独立执导的第一..

科学教育片

科学教育片 : 运用电影手段来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片种。简称科教片。在某些国家,统称科学片;对其中适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影片,称为教育片。在中国,过去称为教育片,自1953年开始称为科学教育影片。在苏联,称科学普..

卡塔赫纳国际电影节

卡瓦列洛维奇,J.

卡瓦列洛维奇,J. : 波兰电影导演。1922年 1月19日生于乌克兰的格沃尔德杰克。曾就读于克拉科夫造型艺术学校和克拉科夫艺术学院电影学习班。1947~1951年任助理导演和第二导演。1952年拍摄《村社》(与K.苏米..

克利莫夫,Э.Г.

克利莫夫,Э.Г. : 苏联电影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33年7月9日生于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进入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期间拍过短片《小心,庸俗气!》。毕业后拍摄的..

科威特电影

科威特电影 : 科威特的民族电影事业起步较晚,60年代以后才开始摄制纪录片。1971年以后,科威特导演哈里德·萨迪克陆续拍摄了 3部故事片:《残酷的海》(1974)、《扎因的婚礼》(1975)和《法尔康的皇后沙亨》(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