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电影

    立体电影 : 利用人的双眼视角差和会聚功能等特性拍摄的放映时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普通的电影或照片都是一个镜头从单一视角拍摄的,影像都在同一平面上,人只能根据生活经验(如近大远小、光线明暗)产生空间感。而立体电影则是由从类似人两眼的不同视角摄制的具有水平视角差的两幅画面组成的,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幕上呈双影,通过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观众左眼看到的是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的是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于是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观众看到的影像好象有的在幕后深处,有的脱框而出,似伸手可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采用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的立体电影受观众厅座位区位置的严格限制,观众头部不能随便移动,否则立体效果消失,因此观众感到异常不便。在戴眼镜观看的立体电影中,广泛采用着彩色眼镜法和偏光眼镜法。彩色眼镜法是把左右两个视角拍摄的两个影像,分别以红色和青(或绿)色重叠印到同一画面上,制成一条电影胶片。放映时可用一般放映设备,但观众需戴一片为红另一片为青(或绿)色的眼镜。使通过红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红色影像,通过青色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青色影像。此法的缺点是观众两眼色觉不平衡,容易疲劳;优点是不需要改变放映设备。初期的立体电影常用这种方法。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展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球幕黑白电影,效果更佳。偏光眼镜法的立体电影,从1922年开始一直为各国所重视,有些国家已和大视野的电影相结合,拍成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彩色立体电影。这种电影在放映时,左右画面以偏振轴互为90°的偏振光放映在不会破坏偏振方向的金属幕上,成为重叠的双影,观看时观众戴上偏振轴互为90°、并与放映画面的偏振光相应的偏光眼镜,即可把双影分开获得立体效果。由于制作和放映工艺的不同,偏光立体电影有双机和单机之分。1985年的筑波博览会上展出了70毫米大银幕彩色立体电影。自60年代以来,中国拍摄的立体电影是偏光立体电影。
  苏联在70年代研试了全息立体电影,观看时不必戴眼镜,有很大的影像亮度范围。由于观众眼睛的视觉调节和收敛是自然的,不会引起过分紧张和疲劳,观众只要转动头部,即可看到如同实物那样的位置变化,比普通电影有更大的深度感,就象真实物体那样。这种电影仍在研究试验阶段(见全息电影)。

为您推荐

李准(1928~  )

李准(1928~  ) :   中国作家、电影剧作家。蒙古族,原姓木华梨。1928年5月17日生于河南省孟津县,生长在农村,仅上过一年初中,当过盐号学徒、邮递员、银行职员、教师等。靠自学走上文艺创作道路,最初编写历..

理查森,T.

理查森,T. : 英国电影、戏剧导演。原名塞西尔·安东尼奥·理查森。1928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希普利,牛津大学毕业。在校时曾做戏剧团体的主持人。1953年毕业后任英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制片人和导演。两年后加入..

李行(1930~  )

李行(1930~  ) : 中国台湾电影导演。原名李子达。江苏武进人,1930年 5月20日在上海出生。1952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曾在该校校园话剧社当过编剧、导演和演员,后又在职业剧团工作 3年。1952年从影当..

李斗镛

列别捷夫,Н.А.

列别捷夫,Н.А. : 苏联电影学家,艺术学博士,全苏国立电影学院教授。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自191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起参加电影工作,撰写电影评论。1930~1936年在红色文学艺术专业学院学习,其毕..

李月华(1905~1933)

李月华(1905~1933) : 朝鲜戏剧、电影女演员。早年参加"新剧"活动。1923年被尹白南选中担任朝鲜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的盟誓》中的女主角,因此成为朝鲜第一位电影女演员。她极富表演天赋,加之美貌动人,很受当时观..

李晨风

李晨风 : 中国香港电影编剧、导演。原名李秉权。广东新会人。1909年5月23日生于广州,1985年5月21日卒于香港。1925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第四高等小学,后进广东省立第一中学。30年代初,进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