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电影

    丹麦电影 : 丹麦最早的电影,是由宫廷摄影师拍摄的新闻片。1906年,O.奥尔森在哥本哈根成立了北欧电影公司,从此丹麦开始制片生产。该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猎狮记》(1907),是由舞台演员V.拉尔森导演并演出的,这是丹麦第一部获得成功的影片。其后,该公司主要是拍摄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如《茶花女》(1907)、《威廉·退尔》(1908)、《哈姆雷特》(1910)等。这些影片都是照搬舞台表演,只交待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期间,丹麦出现了几家电影公司。所拍摄的影片主要是喜剧片和情节片。如:导演A.林德的《未婚妻市场》(1910),导演R.狄尼森的《四个魔鬼》(1911),导演A.布洛姆的《狱门之旁》(1911)、《大西洋号》(1913),导演F.霍尔格-麦德森的《福音书的作者》(1914)等。这些影片情节雷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也都很肤浅,但是演员的表演和摄影技术是出色的,在剪接、布景、照明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这时期丹麦导演的创作成就对其他国家的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丹麦电影演员,特别是女演员A.尼尔森,由于主演影片《深渊》(1910)、《没有祖国的姑娘》(1913)、《西班牙的爱情》(1913)(3片导演U.盖特)在国外获得很大声誉。其他著名电影演员有V.普西兰德、C.维特邦托彼丹、E.弗列里赫?.维特、O.封斯、B.南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摄制了一些宣扬和平主义的反战影片。如导演A.布洛姆的《为了祖国》(1914)、《世界末日》(1915),导演F.霍尔格-麦德森的《放下武器》(1914)、《永久的和平》(1916)和《天上的船》(1917)。这个时期,由演员成为导演的B.克利斯登森拍摄了侦探片《神秘的无名氏》(1913),其后,拍摄了叙述道德问题的影片《复仇之夜》(1915)、《女妖们》(192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丹麦的影片出口锐减,电影事业境况恶化。最有影响的导演和演员纷纷迁居国外。这个时期,导演A.W.桑德堡根据英国作家C.狄更斯的小说改编的几部电影颇具特色。影片中演员的演技出色,再现时代气氛,原作风格准确,公映后在丹麦和英国博得观众好评。这些影片是:《我们共同的朋友》(1919)、《远大前程》(1922)、《大卫·科波菲尔》(1922)和《小杜丽》(1924)。1919年,后来成为丹麦著名导演的C.T.德莱叶拍摄了他第一部影片《大总统》,1921年,他拍摄了自相矛盾的影片《撒旦的日记》,影片表现了对暴力的憎恶,呼吁人道主义精神,但同时又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芬兰1918年的革命作了诽谤性的歪曲。20年代里,闹剧片成为最受欢迎的样式。如导演L.劳里春(老)执导的影片:《电影、调情和订婚》(1921)、《他、她和哈姆雷特》(1922),《我们冬季的朋友》(1923)等。这些作品表现了滑稽可笑但非常可爱的流浪汉的异常经历,在国内外得到赞赏。
  3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后,丹麦电影艺术进入衰落时期。第一部丹麦有声电影是G.肖纳沃伊特拍摄的《爱斯基摩人》(1930)。在整个30年代,没有摄制出重要的作品。这时期,根据丹麦戏剧和散文作品改编的电影《维尔皮的牧师》(1931)、《教堂和风琴》(1932,导演G.肯纳沃伊特)等,尽管文学原作具有很高成就,由著名舞台演员扮演角色,但影片却不感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军占领的岁月里,丹麦生产了一些描写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电影。如导演B.克利斯登森的《离婚者的子女》(1939)、《孩子》(1940),导演B.易普森和导演L.劳里春(小)的《迷途的姑娘》(1942),导演J.雅各布森拍摄了一部剪辑得很出色的影片《八个协定》(1942)。1943年,导演C.T.德莱叶摄制了丹麦当时最好的一部故事片《愤怒的日子》,影片取材于挪威中世纪的一桩所谓"女妖案",用以影射法西斯的残暴。这个时期,丹麦也拍摄了几部很隐晦的政治寓言式纪录片,号召同占领者进行斗争。
  战后,丹麦电影得到了发展。丹麦电影工作者努力通过电影艺术反映丹麦的抵抗运动。如导演J.雅各布森的《看不见的军队》(1945)、《三年以后》(1948)、《陌生人敲门》(1959),导演B.易普森和L.劳里春(小)的《大地将变成红色》(1945),导演E.狄莫尔特的《最后的冬天》(1960),B.克利斯登森拍了纪录片《你的自由受到威胁》(1946),影片的素材是摄影师们在被占领期间秘密拍摄下来的。导演汉宁·强森夫妇根据丹麦著名作家M.A.尼克索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蒂特──人的女儿》(1946),描写了一个善良少女受压迫的一生。还有几部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里儿童和青少年遭遇的影片,如A.汉宁·强森的《世界只有巴尔一人》(1949)和《处在两个世界的巴夫》(1959),J.雅各布森的《士兵和珍妮》(1947)。1955年,导演C.T.德莱叶根据丹麦作家K.蒙克的神话剧拍摄了一部涉及宗教问题的影片《言词》。
  50年代导演G.阿克塞尔拍摄了《永远处在惊慌中》(1955)、《多余的女人》(1956)、《一切为了叶莲娜》(1958)等影片,描述了工人和小职员的生活。在讽刺喜剧《黄金和绿草地》里,他抨击了丹麦的经济和精神生活的美国化。另一位导演O.帕尔斯博拍摄了《施密特一家》(1951),以辛辣笔调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丑恶现象。
  60年代,丹麦电影界涌现一批新导演和编剧,他们竭力以新的艺术手法拍摄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的影片。这批年轻人的作品被称之为"丹麦新浪潮"。如导演H.卡尔森拍摄了影片《抉择》(1962,根据南非白人女作家N.戈迪默的作品),揭露南非当局的种族隔离政策的罪恶。影片是在南非秘密拍摄的。影片《我们怎么办?》(1964)描写丹麦抵抗运动参加者的境遇。他拍摄的描述资本主义社会作家遭遇的影片《饥饿》(1966,根据挪威作家K.汉姆生的作品改编)在国际上获得成功。导演P.克犹吕利夫·施密特的《周末》(1962)等影片揭示了全民福利社会道德的实质问题。导演G.阿克塞尔的影片《红袍》(1967)再现了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传说故事。喜剧样式影片有E.巴林格的《信仰,希望和魔法》(1960)、《可爱的家庭》(1962)和《弗列迪,你先打》(1965)都是比较成功之作。1964年,著名导演 C.T.德莱叶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作品《日特鲁德》(根据J.索德尔堡的原作改编)。
  70年代的丹麦电影大半是商业性影片。但是,很多新一代导演对社会问题颇感兴趣,对表现手法的创新也很热心。如导演C.B.托姆森的《亲爱的伊列娜》(1970),导演H.卡尔森的《应该懂音乐》(1972)和《好像有人发奖》(1978),导演H.斯坦格鲁普的《危险的接吻》(1973)等,都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价值问题的影片。剖析资产阶级社会危机的"政治电影"有:《警察》(1976),揭露了身居高位的国家官员贪污受贿;《谁杀害谁?》(1978),以悲观色调描绘了丹麦的未来;《狙击手》(1971),影片主人公试图以恐怖手段阻止在丹麦进行核试验。最受欢迎的是一些把社会政治主题作为背景处理的侦探片或惊险片,如《19只红玫瑰》(1974)、《相貌相同者》(1976)、《钱袋或生命》(1982)等。这个时期,改编本国文学作品的影片也占很大数量。如《失踪的官吏》(1971)、《大地是平坦的》(1977)、《山上的耶柏》(1981)、《男爵》(1978)。这个时期主要电影演员有E.奥里格、G.涅尔毕尤、F.海尔姆特、O.斯普洛格尤、L.海尔茨,P.本格尔、N.克里斯登森、K.奥列森。
  1981年丹麦有16家电影公司和一些独立制片人摄制影片。70年代年产影片20部左右,1982年产15部。1982年丹麦有400家电影院。1970年建立名为"沃尔克绍晋"的组织,专给青年导演提供创作基地。1966年在哥本哈根成立了电影学校,培养导演、摄影和录音人员。

为您推荐

《大路》

《大路》 : 中国故事片。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配音。编导,孙瑜;摄影,洪伟烈;主要演员,金焰、陈燕燕、黎莉莉、罗朋、郑君里、刘琼、尚冠武、张翼、韩兰根、刘继群等。影片描写一群年轻的筑路工人,他们高唱..

达涅里亚,Г.Н.

达涅里亚,Г.Н. : 苏联电影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建筑学院。1959年毕业于高级导演班。毕业作品为《也是人》。1960年与И.В.塔兰金合拍《谢辽沙》,以抒情手法表达出原著的..

戴维斯,B.

戴维斯,B. :   美国电影女演员。原名鲁思·伊丽莎白·戴维斯。1908年4月5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1989年卒于纽约。约翰·默里·安德森戏剧学校毕业。早年在舞台上演出。1930年初试镜头,未被录取。经过许多..

导演中心

左幸子

左幸子 : 日本电影女演员。原名额村幸子,生于富山县下新川郡登米。1952年在新东宝公司的影片《青春的过失》中担任主角,这是她演出的第一部影片。1955年在影片《女佣人》中的出色表演使她获得了《每日新闻..

丹波哲郎

丹波哲郎 : 日本电影演员。原名丹波正三郎。1922年 7月17日生于东京,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成为日本国际电影演技研究所第一期学员,1950年进入文化座剧团,并于当年开始参加舞台演出。1952年在铃木英夫导..

左岸派

左岸派 :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而被称为"左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