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毅(1906~1973)

    董克毅(1906~1973) :   中国电影摄影师。浙江宁波人。出身贫苦,父亲是明星影片公司油漆工。18岁在明星影片公司当学徒,悉心钻研摄影技术。1924年与旁人合作拍摄影片《诱婚》。以后独立拍片。1925年,连续拍摄《最后之良心》、《冯大少爷》等 6部影片。他是中国最早使用测光表、镜头纱、渐变的柔和玻璃、偏光镜、可变速的摄影马达等先进摄影技术的摄影师。1928~1931年间,他担任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共18集)的摄影。在影片中运用些新颖的特技镜头。1931年,他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摄影工作。30年代,明星公司出品的多部进步影片,如《狂流》(1933)、《脂粉市场》(1933)、《前程》(1933)、《盐潮》(1933)、《劫后桃花》(1935)、《压岁钱》(1937)等以及轰动一时的《姊妹花》(1933)都是由他负责摄影的。1938~1949年间,他在上海国华影片公司、国泰影业公司、"中电二厂"拍摄了《衣锦荣归》(1947)、《幸福狂想曲》(1947)、《喜迎春》(1949)等影片。1948年,去香港,在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负责电影摄影工作,又拍摄了《南来雁》(1950)、《门》(1951)、《一家春》(1952)、《寸草心》(1953)、《日出》(1956)、《小鸽子姑娘》(1957)、《午夜琴声》(1959)等25部影片。

为您推荐

电影演员

电影演员 : 影片中角色的扮演者、银幕形像的直接体现者和创造者。他以自身的形体声音作为艺术创作、塑造人物形像的手段,依据电影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提供的人物形像,在导演的指导下,塑造影片所要求的银幕..

电影造型艺术

电影造型艺术 : 在电影摄制中以形、光、色表现人、景、物具体特质,塑造形像,引导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电影美术师在影片创作过程中,最先把文学剧本中关于环境、面容、服饰等文字描写转化为具体形像,以剧本..

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 : 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是有别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戏剧文学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影片的剧作者,称为影片的编剧。专门从事电影剧本创作的作家,称为电影剧作家。电影..

《董存瑞》

电影院

电影院 : 给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开始时电影放映是在咖啡馆等处进行的,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有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电影院的发展是和电影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电影从普通银幕电影发展到宽银幕、宽..

电影字幕

电影字幕 : 影片中映出的各种用途的文字。如厂标字幕、片名字幕、职(演)员表字幕、说明字幕、歌词字幕、片终字幕、翻译字幕等。这些字幕按照影片放映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分为片头字幕、片间字幕和片尾字幕。..

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 : 一般称它为继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是唯一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但是在它最初出现的时候,它只是被看作低级游乐场里的玩意儿。否认电影是艺术的人们认为它是机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