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物镜

    摄影物镜 : 俗称摄影镜头。摄影中形成光学影像──实像的透镜。透镜用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至19世纪初用于照相机以前,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841年以后,光学家们探索像差的修正,使透镜的分辨率有明显的提高,纳光性能也得到了改善;50年后,设计出非像散物镜,加速了摄影物镜设计、研制工艺的进展。当代生产的摄影物镜是像差得到较好校正的视角大(如焦距为16毫米的超广角)、纳光本领高(如相对孔径为f/0.7)的普通摄影物镜及起始焦距短(如25毫米)、变焦倍率大(如30倍)的变焦摄影物镜。
  任何光学系统都只有在成像范围和光束宽度均为无限小时才能成完善像。在理论上,对任意大的范围、以任意大的光束成像都完善的光学系统是理想光学系统。但是包括摄影物镜在内的所有光学系统都要求用一定宽度的光束、对一定大小的范围成像,因而不可能形成完善像。由于设计和加工方面的努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摄影物镜对实际像与完善像之间的差异──像差(包括单色光像差、色差;轴上点像差、轴外像差)都已经过较好的校正、平衡,因而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物、像位置关系与焦距  物像位置关系取决于摄影物镜的一对主点(HH')和一对焦点(FF')。
图 l中O1K1是透镜或透镜组的主轴,投射平行光A1E1经折射后沿GkF'方向射出,并与主轴相交于焦点F'。延长A1E1,与GkF'的反延长线相交于Q',过Q'作垂轴平面与光轴相交于H'。H'称为像方主点,又称第二主点或后主点。
  同理,H为物方主点,又称第一主点或前主点。
  自第二主点(H')至F'的距离称像方焦距(f'),或第二焦距、后焦距;自第一主点(H)F的距离称物方焦距(-f),或第一焦距,前焦距。
  在图 1中,FF'为一对焦点;HH'为一对主点;-LL'分别表示物方主点至物((A1B1)的距离和像方主点至像((A'1B'1)的距离;-xx'分别表示物方焦点至物的距离和像方焦点至像的距离;-ff'分别表示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
  各类摄影画幅都对应于摄影物镜的一定的焦距。原则上是以摄影画幅的宽度与摄影物镜第二主点所构成的角度为依据,习惯上称长度为二倍于画幅宽度(或二倍于画幅对角线长度)的焦距为该类画幅的摄影机的标准摄影物镜焦距,如:


  比物镜标准焦距短的,称为短焦距摄影物镜或广角摄影物镜;比物镜标准焦距长的,称为长焦距摄影物镜或摄远物镜。
  视角与拍摄范围 视角又称景角,是摄影物镜的又一基本光学特性。视角与摄影物镜在像空间的像角相对应。像角大小由底片画幅范围和摄影物镜焦距来确定。像角可分为对角线像角、水平像角和纵像角。
  图2中,若以LWH分别代表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宽度和高度。则对角线像角(QL))、水平像角(QW))和纵像角(QH))分别为:

  水平视角、垂直视角分别与水平像角、纵像角相对应。35毫米电影摄影标准画幅的宽度与高度分别为21.95毫米和16.00毫米,当采用不同焦距的摄影物镜时,其水平视角、垂直视角是:
  35毫米电影摄影画幅加压缩比为 2:1的变形套镜后,几种焦距摄影物镜的水平视角、垂直视角展宽为:
  在摄影实践中,摄影物镜的视角直接影响拍摄范围。校距面上拍摄范围的宽度和高度由拍摄时校准的物距、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决定。35毫米电影,当采用几种不同焦距的摄影物镜时,其不同校距面上的拍摄范围如上表。
  相对孔径与光孔号码 摄影物镜的相对孔径说明物镜的纳光本领,即说明对像面照度的影响与控制。相对孔径(J)由物镜的有效光孔直径 (D)与物镜的焦距(f`)之比来表示。如D为25毫米,f'为50毫米,则相对孔径为25:50=1:2 ,记作F2。
  由于光孔面积为,所以有像面上的照度与有效光孔直径的平方(D2)成正比,与焦距的平方成反比;纳光本领与相对孔径的平方成正比。
  相对孔径的倒数称为光孔号码(N),即f`/D。上述相对孔径若用光孔号码表示,应为50:25,即光孔号码N 为2(称f/制光孔号码)。摄影物镜的纳光本领与光孔号码的平方成反比。
  在摄影物镜的发展史上,光孔号码的排列有过以下两种制式:
  在上述排列中,相邻级之间的纳光本领为2倍,即前者为后者的2倍。若以前一种排列为例,相应的纳光本领关系如下表所示:
  分辨率 分辨率表示摄影系统的分辨能力。一般以该系统在每毫米长度内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线条(线对)数来表示,常写作"线对/毫米"或"线/毫米"(见分辨率)。
  景深 指在像面上成清晰影像的景物纵深范围。景深范围的大小,①与可允许弥散圈直径成正比。可允许的弥散圈直径大,景深大;反之,则小。随着摄影光学系统的不同,可允许的弥散圈直径不一样,如画幅尺寸较大的负片,可允许弥散圈直径大;反之,则小。电影摄影光学系统的最大可允许弥散圈直径是被视为标准焦距的1/1500或1/1000。②与相对孔径成反比。相对孔径愈大(即光孔愈大)、光孔与像点所构成的夹角愈大、弥散圈直径愈大,景深愈小;反之,则大。③与摄影物镜的焦距成反比。焦距愈长、像距愈长、像点与像点之间的距离愈大、非校距面上物点在像面上形成的弥散圈愈大,景深愈小;反之,则大。④与物距成正比。物距愈远、像距愈小、非校距面上物点在像面上形成的弥散圈愈小,景深就愈大;反之,景深愈小。
  景深(Δ)是校距平面后的清晰纵深范围──后景深和(Δ1)校距平面前的清晰纵深范围──前景深(Δ2)两部分之和。后景深指从最远清晰物面(B)至校距面(A)的距离(L1),前景深指从校距面(A)至最近清晰物面(C)的距离(L2)。
  

景深(Δ)=L1+L2


  摄影物镜的类型 按照确定物镜光学特性的 3个主要参数,即焦距、相对孔径和视场角,结合摄影系统关于分辨率、像面照度分布和光谱性能等特性,纵观发展过程,就结构而言,有代表性的摄影物镜有下述几种类型。
  普通摄影物镜。包括匹兹万物镜(1841年设计,1878年改为胶合形式),一种1910年以前相对孔径最大的(1:1.8)摄影物镜;柯克物镜,一种三片式、视角为50°、相对孔径为1:4.5、薄透镜系统中能校正7种初级像差、结构比较简单的摄影光学系统;天塞物镜;海利亚物镜;松纳物镜;双高斯物镜。
  广角摄影物镜。指焦距短于2倍摄影画幅对角线的摄影物镜。反远距摄影物镜和超广角摄影物镜是其中两种特定的类型。反远距摄影物镜是适应焦距短、又要满足有大于焦距的后工作距离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摄影物镜。超广角摄影物镜的视角一般大于90°。由于视角大,轴外像差也随之增大,像场照度很不均匀,因而设计上把校正轴外像差和补偿像面照度不均匀性作为提高像质的主要追求,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远距型物镜。一种筒长短于焦距的具有特殊结构的长焦距摄影物镜。远距型物镜可以拍摄远距离的景物并使其在像面上形成较大的影像;采取正负透镜组分离,正透镜在前、负透镜在后的形式,使其主面位于物空间、筒长小于焦距、整个物镜的长度短于同焦距普通结构的物镜。
  除上述主要类型之外,还有作为反映晚近发展水平的变焦摄影物镜、为拍摄变形宽幕电影用的变形摄影物镜与变形套镜。

为您推荐

《创业》

《创业》 : 中国彩色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摄制。大庆油田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创业》创作组集体编剧,张天民执笔。导演,于彦夫;摄影,王雷;主要演员,张连文、李仁堂、陈颖、刘国祥等。为了改变中国石油工业..

社会片

社会片 : 以当代社会问题为题材的一种影片。内容涉及整个社会领域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危害社会安全秩序的结伙抢劫、殴斗凶杀、流氓活动以及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社会片在暴露社会弊病和社会..

摄影曝光

摄影曝光 : 电影摄影、照相时通过物镜使感光片接受光照的过程。曝光量(H)是感光片上所接受的照度(E')与曝光时间(t)的乘积,其单位为勒·秒。如下式:    H=E'·t(勒·秒) 感光片上所接受的照..

声画分立

达涅尔,A.

达涅尔,A. : 瑞士电影导演。1929年12月 6日生于日内瓦。1957年曾在英国与人合拍纪录片《美好的时刻》。首次拍摄的故事片是《萨尔里死了还是活着》(1969)。此后他导演的主要影片有《蝾螈》(1971)、《返回非洲去..

摄影滤光器

摄影滤光器 : 摄影工作者表现生活、刻画人物,对摄影画面进行造型艺术处理的工具。加在摄影物镜(又称摄影镜头)的前方或后面,可以调节画面的影调或色调,产生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结合物理光学的原理,摄影..

邵醉翁(1896~1979)

邵醉翁(1896~1979) :   中国电影事业家、导演。浙江宁波人,原名邵仁杰,1914年在神州大学法科毕业后,任上海地方法院及会审公廨律师。1921年改行从商。由于经营失败,于1922年和张石川等集股经营"笑舞台"演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