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电影

    斯里兰卡电影 :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斯里兰卡民族电影业的先驱者们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工作,但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没有生产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出了 3部无声短片。战后,于1947年1月21日成功地上映了斯里兰卡第一部僧伽罗语故事片《食言》,是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这部电影在斯里兰卡首映,即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连续放映147天,场场爆满,打破了外国影片在斯里兰卡连续放映80天的纪录。《食言》的上映进一步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不久,《阿索卡玛拉》(1947)、《狡猾的保护人》(1948)等电影也陆续与观众见面。
  斯里兰卡电影创业头10年中所摄制的影片,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无法与进口的印度影片相比,每年最多只能拍摄4部故事片。但是,它们的上映,打破了国内影坛被印度电影垄断的局面,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不过影片带有很深的模仿印度影片的痕迹。当时人们喜爱的演员有卢卡莫妮·德维和A.W.贾亚马纳等。前者能歌善舞,恰到好处的表演,使许多观众为之倾倒;后者是个喜剧演员,惟妙惟肖的动作,常常使人捧腹大笑。
  1956年以后,斯里兰卡创办了3个电影制片厂和洗印厂,开始用自己的电影技术人员和设备独立摄制影片。著名的僧伽罗导演L.J.彼利斯第一次带领演员和摄影师走出摄影棚,拍摄外景,制成了质量较高的故事片《生命线》(1956),电影评论家们称它是斯里兰卡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它突破了过去影片的旧框框,大胆地描写了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此后,一批以反映本民族中下层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现实主义影片不断涌现出来,如《奉献》(1961)、《岸边》(1961)和《宝石岛》(1962)等,都是当时比较突出的影片。它们标志着斯里兰卡的电影业日臻成熟。1963年,L.J.彼利斯导演的故事片《乡村的变迁》在1965年新德里举行的第 3届印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金孔雀奖,从而使斯里兰卡影片在国际影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60年代,斯里兰卡的电影业发展迅速,除了拍摄出少量的新闻纪录片和几部少数民族故事片外,平均每年拍摄20部故事片。创作和摄制出一大批揭露现实社会、反映城乡贫苦人民生活的故事片,同时涌现出一批水平较高的电影剧作家和评论家,他们进一步促进了斯里兰卡电影业的发展。但是,当时斯里兰卡的电影发行业被3家私人电影公司垄断,它们从西欧、美国和日本大量进口影片,其中不少是色情、凶杀和打斗片,败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
  70年代以后,斯里兰卡政府颁布了电影法,成立了国家电影局,积极资助国产故事片的生产。1976年4月,政府将私人电影公司的电影进出口和批发权收归斯里兰卡国家电影局掌握,并限制外国电影,特别是禁止色情、凶杀影片的进口。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创办了电影学专业,教授电影史、电影评论和电影艺术等课程。国家电影局建立了电影剧本图书馆,电影制片厂和导演可以向该馆购买剧本版权作拍摄之用。70年代,斯里兰卡政府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时期的电影从不同的侧面艺术性地再现了独立以来斯里兰卡的变化。根据S.R.马德瓦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五亩地》(1970)是一部上乘之作,影片反映了斯里兰卡独立后,从土地改革中获益的农民,迁居新开垦的农业区域,开辟新生活的艰辛和获得丰收后的喜悦。除此以外,比较成功的还有《三面人》(1970)、《大沙漠》(1971)和《四十万卢比》(1971)等。这个时期,虽然摄制了几部质量较高的故事片,但是和60年代相比,国产故事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电影厂家过分追求票房收入、商业利润。此外,许多人认为,限制外国影片进口,使编、导、演人员不能及时了解世界电影发展趋势,影响了影片摄制水平的提高。
  自1977年斯里兰卡现政府执政以来,国家电影局放宽了对外国电影进口的限制,并向电影厂家和私人贷款,鼓励生产质量高的民族故事片。从50年代起,斯里兰卡天主教电影协会每年都评选最佳国产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员和最佳导演,向他们颁发荣誉证书。1979年,国家电影局首次设立"斯里兰卡电影总统奖"。于当年 7月27日首次向当选的最佳影片、导演、剧本和最佳男女演员颁发奖章和奖金。国家电影局于1983年投资1500万卢比建成一座彩色电影洗印厂,鼓励和帮助电影工作者生产彩色故事片。进入80年代,斯里兰卡摄制的影片内容广泛,体裁多样。其中在内容上和艺术上都比较突出的有《密林中的村庄》(1981)、《邀请》(1981)、《决心》(1982)和《老家》(1982)等。优秀的影片造就了一批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如玛丽妮·冯塞卡,伽米尼·冯塞卡,左·阿贝维克拉马和托尼·拉纳辛哈等,他们均以其细腻动人的演技蜚声影坛。
  斯里兰卡1979年开办电视业,到1985年建成两座电视台。80年代全国拥有电视机50多万台。由于取消进口限制,录相放映点比比皆是,斯里兰卡的电影业受到严重冲击。加之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影片生产费用剧增,许多电影厂家入不敷出,影片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思想上和艺术上俱佳的影片越来越少。斯里兰卡的电影业开始走向衰落。原来仅有的两家电影报刊也因经费不足,其中一家被迫停刊。这种状况引起斯里兰卡政府的重视,开始采取措施振兴电影业,其中包括更多地拨款资助电影公司、以法令禁止在电视节目中播映出厂后不满两年的国产故事片等。
  从1947~1983年,斯里兰卡除了拍出少量的科技纪录片和泰米尔语故事片之外,共拍出僧伽罗故事片 566部。到1985年为止,全国有5家电影制片厂,其中两家为国营。全国共有电影院349家,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里。

为您推荐

试镜头

试镜头 : 电影导演选择演员时的一项工作。演员初选后,由导演选定影片的某些场景、镜头,指定演员根据角色和镜头的要求,进行表演,并拍摄下来放映,以确定是否符合扮演这一角色的要求,决定是否选用。试镜头的演员,一..

施奈德,R.

施奈德,R. :   奥地利电影演员。本名露丝玛丽·阿尔巴赫-莱蒂。1938年 9月23日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演员之家,1982年5月28日卒于巴黎。 15岁中学毕业后,就随母亲演出了《假如白丁香重新开放》(1953)一片。1955..

施陶特,W.

施陶特,W.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导演。1906年10月9日生于萨尔布吕肯,1984年卒于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济加尔斯基。出身演员家庭。早年在舞台上演出,并在M.莱因哈特手下工作过。1931年走上银幕,扮演一些配角,后..

施特拉乌赫,М.М.

实景摄影

实景摄影 : 指不搭任何布景,在事先决定的真实景物中进行影片的拍摄工作。一般现实题材的影片,适于采取实景(或在实景基础上稍作人工修饰)拍摄,可使影片中出现的场面富有真实感和时代气息。从制片管理角度看,实..

舒克申,В.М.

舒克申,В.М. : 苏联电影编剧、导演、演员,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曾当过农民、装卸工和钳工。1949年应征入伍,因病提前复员。后来又当过教员、青年工人夜校校长。通过考试,获得了十年制..

施隆多夫,V.

施隆多夫,V.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导演。生于威斯巴登。父亲是医生。他曾在巴黎攻读国民经济学和政治,又在高等电影学院学习一年,后在电视台工作,并先后当过导演A.雷乃、J.-P.梅尔维尔和 L.马勒等人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