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环画 :
1899年第一本石印连环画《三国志》(朱芝轩绘),由上海文艺书局出版。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文化启蒙运动和出版业的发展中,连环画逐渐广泛流行。北京称连环画为小人书,上海称图画书。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时,定名为连环图画。
20年代,连环画受到鲁迅、瞿秋白、茅盾等人的重视。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指出,不要视连环画为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下等物事”。他还在《论“第三种人”》中认为连环画可以产生L.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那样伟大的画家。茅盾在《连环图画小说》等文中,对连环画的改革提出了重要意见,认为当时遍布上海街头的连环画书摊,无形中成为上海民众最欢迎的活动图书馆,并且也是最厉害、最普遍的民众教育的工具!
当时连环画主要根据旧小说、戏曲和电影编绘而成,内容大都宣扬神怪武侠、诲淫诲盗和封建迷信。出版者主要为了营利,编绘者大多为了养家糊口,作品多粗制滥造,印制低劣。但也有一部分连环画家的创作态度较为严肃,如30年代上海朱润斋绘的《三国志演义》,注意描绘的真实性,使连环画开始摆脱了戏剧舞台式的画法。还有些连环画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旧社会黑暗势力,或是歌颂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人物。40年代上海赵宏本的连环画即其一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也都以揭露、批判和幽默性受到广泛欢迎。
在解放区,油印、石印和铅印的画册、画报广泛流传,连环画发挥的宣传教育作用尤其突出。古元、力群等用木刻连环画表现人民的斗争事迹。莫朴、吕蒙、亚君合作的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共111幅),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共16幅)等,至今仍不失为艺术质量较高的作品。
《铁佛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环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①1949~1956年,为了取代反动、荒诞、淫秽的连环画,政府把发展新连环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到1956年全国累计出版新连环画1万余种,总印数2.6亿册,规模空前。新连环画创作,把文学脚本提到重要地位,改变了旧连环画由作者随编随画的草率做法。在形象描绘上注意人物性格的表现,旧连环画的那种抄袭、模仿戏剧电影形象的弊病得到了改正,不断出现了富有教育意义并真实感人的好作品,如刘继卣的《鸡毛信》《东郭先生》,王绪阳、贲庆余等的《童工》《我要读书》,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华三川的《王孝和》等。这时新连环画基本上占领了图书阅览阵地。②1957~1965年,是新连环画迅猛发展的阶段。一批优秀作品相继问世,长篇连环画如《水浒》《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画库也相继出版。连环画开始进入国际文化交流领域。1959年莱比锡国际图书展览会上中国连环画获得了金质奖章。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于1963年举办了第1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共有80件作品获奖(绘画53件、脚本27件)。获绘画一等奖的6部作品是:《山乡巨变》(贺友直)、《穷棒子扭转乾坤》(刘继卣)、《铁道游击队》(丁斌曾、韩和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我要读书》(王绪阳、贲庆余)、《西厢记》王叔晖。获脚本一等奖的4部作品是《鸡毛信》(张再学)、《穷棒子扭转乾坤》(姜维朴)、《风暴》(费声福、吴兆修)、《屈原》(董子畏)。这期间的连环画,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主要地位,出现了像《山乡巨变》这样富于浓郁生活气息和民间风格的作品。不少画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贺友直、刘继卣、王弘力、程十发、刘旦宅、林锴等。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连环画无例外地受到了浩劫。1966~1970年,几乎没有出版连环画。1971年2月,周恩来指示出版部门尽快恢复连环画编创出版工作以后,才稍有松动。④1976年10月以后,连环画获得新生。首先是一批反映“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批判性作品,如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创作的《伤痕》和《枫》等,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枫》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评奖中获一等奖。有些老画家的作品,如费声福的《三个法庭》等,获得了好评。1980年全国出版连环画1000余种,4亿余册。1981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出版局联合举办了全国第2届连环画创作评奖,共110件作品获奖(绘画77件、脚本33件)。获绘画一等奖的5部是《白求恩在中国》(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白光》(贺友直)、《十五贯》(王弘力)、《白毛女》(华三川)、《伤痕》。获脚本一等奖的是:《中国成语故事》(杨兆麟等)、《胆剑篇》(邱扬、陈长明)、《草原上的小路》(任伍改编)。卓有影响的《连环画报》在推出新作者、倡导新风格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在江丰的倡导下,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连环画年画系(后改为民间美术系)。全国性的连环画理论丛刊《连环画论丛》于1980年8月创刊,连环画艺术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1982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2100多种,8.6亿册,1983~1984 年共出版了15亿册以上,连环画报刊如雨后春笋。连环画题材更加丰富多样,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高尔基、马克·吐温、安徒生等中外作家的作品,先后被编绘成连环画,介绍科学、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连环画也大量出现。
《西厢记》之一(中国现代)王叔晖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一
《十五贯》之一
为推动连环画的发展,1983年5月,中国连环画研究会成立。姜维朴被选为本届会长,赵宏本、居纪晋、贺友直、张世盛、李定兴为副会长。截至1985年12月,全国已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连环画研究会。
在第6届全国美术展览评奖中,连环画作品共获23枚奖章,名列各画种获奖之首。其中金奖4枚,作品是《人到中年》(尤劲东)、《月牙儿》(李全武、徐勇民)、《邦锦美朵》(韩书力)、《罗伦赶考》(高云),作者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画家。
《人到中年》之一(中国现代)尤劲东
《邦锦美朵》之一(中国现代)韩书力
80年代以来的连环画在艺术上有很大发展。中青年连环画家基本功扎实,起点高,思想活跃,勇于借鉴,富于创造性。他们打破了单线勾勒或黑白素描式等传统格式,在画法、构图、处理时空关系、塑造形象、刻画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并有新的突破。连环画的形式风格空前丰富,艺术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连环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1982年1月在意大利普拉托、罗马,5月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中国连环画展览。1984年6月中国连环画参加在瑞士举行的第1届国际连环画节,获特别荣誉奖杯。中国连环画册和报刊有多种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行。
为了适应连环画事业的发展,文化部于1985年3月批准成立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作为中国唯一的连环画专业出版单位,并创办全国性的连环画期刊《中国连环画》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