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 :
摄影术发明早期,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很低,摄影师必须在明亮的阳光下拍摄,且曝光时间需几个小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感光材料不断诞生,其感光度也在不断提升,曝光时间逐渐缩短至十几分钟、几分钟、几秒、几分之一秒。于是人们希望在环境光线较暗的条件下摄影时,能有便于携带、使用简便且瞬间发光的人工光源进行辅助照明,以便顺利完成摄影。
1887年,德国人G.约翰内斯等人通过点燃放置在托板上的镁粉实现了闪光摄影。20世纪初,人们又发明了一次性闪光灯泡,该灯泡内装有快速燃烧剂(如金属锆丝)与助燃剂(可释放大量氧气助燃),以资进行闪光摄影,这类闪光灯泡仅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被传统照相机采用过。常见一次性闪光灯泡有M型、F型、FP型三种,三者具有不同的闪光特性。其中M型一次性闪光灯泡为普通闪光灯泡,引燃速度中等,即点燃后达到亮度峰值的时间略长,故此要求传统照相机快门提前一定时间预先引燃闪光灯,以便快门开启至最大时闪光灯的亮度也刚好达到最高峰值;F型一次性闪光灯泡为快速闪光灯泡,引燃速度较快,即点燃后可以迅速达到亮度峰值,故此要求传统照相机快门预先引燃闪光灯的时间间隔较短;FP型焦平面快门闪光灯泡为专供采用焦平面快门的传统照相机使用,摄影者在采用短于X闪光同步快门时间下进行闪光摄影时,该闪光灯泡将进行较长时间连续闪光照明,使焦平面快门的狭窄隙缝在扫描曝光窗的全部过程中,被摄景物始终处在闪光灯泡的照明之下,而不会出现局部画幅黑暗的现象。
1931年美国电气工程师H.埃杰顿发明了X闪光灯,又称电子闪光灯。该闪光灯通过高压触发闪光灯泡内的惰性气体(如氙气),实现瞬间气体放电而发光,以供进行闪光摄影。由于电子闪光灯具有引燃极快、便于携带、可反复使用、寿命长、亮度高、色温与日光接近等一系列优点,故成为现代摄影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瞬间发光的人造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