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院摩崖造像 :
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城北25千米的八庙乡卧佛沟。造像分布于呈“几”形沟内的南、北两面崖壁上,在长达500米的范围内凿有139个大小龛窟,造像1593尊,其中石刻佛经窟18个,尚可识读的文字约26万余字。开创于唐代,五代和宋代有少量补刻。现存龛像多为唐至五代的作品,北宋以后衰落,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十一年(723),最晚的造像题记为五代后蜀广政二十四年(961)。此外,尚有宋代重妆或游人题记,以及极少数宋代补刻的造像。现在龛窟内有开元、贞元、广政、开宝、淳熙、崇宁等年号的题记。卧佛院摩崖造像题材主要有释迦说法图、涅槃变、三身佛、弥勒佛、千佛、千手观音、经幢等。龛窟形制比较单一,有18个窟,多为方形(或矩形)平顶窟,有的平面略呈马蹄形,其余都为小龛,龛形以外方内圆拱形双层龛为主,有少数外方内圆佛帐形龛。
北岩摩崖石刻造像以第4号龛释迦牟尼涅槃像最为壮观,涅槃像是一尊巨大的卧佛,卧佛院因此而得名。“卧佛”雕刻于5米高的岩壁上,身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足西,左侧而卧。形体修长,衣饰线条简洁,面部丰满,神态安详端庄,极其形象地展现出释迦牟尼“涅槃”时超脱一切的境界。卧佛前有一弟子侧坐,两侧立二护法力士,上方刻有释迦牟尼说法图及天龙八部像等,图中既烘托出他们肃穆恭听佛法的情景,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
卧佛院除摩崖造像外,还有唐代刻经窟18个,其中15个分布在南岩,3个在河对岸,刻经面积达130余平方米,有佛经22种,包括《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据刻经洞壁面面积估计40余万字,可辨者约有26万字。刻经中现存有开元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十七年、二十一年、二十三年等年号的题刻,可见石刻佛经为盛唐时期的作品,其中“开元二十一年卧佛院僧玄应书”的题记不仅记明了刻经僧人之名,还说明了这些经典与东京(洛阳)的大敬爱寺有关。所刻经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妙法莲华经》等,内容既有显教禅宗、净土宗等各宗的经典,又有密宗经典,是南方现存唯一的唐代刻经石窟群,对于研究四川佛教宗派及其造像,以及佛经版本和流传情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卧佛院摩崖造像,除涅槃经变和其他一些窟龛保存基本完好外,不少造像已遭到自然侵蚀或人为破坏。该摩崖造像为四川地区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存。
释迦牟尼侧卧造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