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 :

世界各国均有不同形制、不同用途的碑存在。中国最早的碑并无文字,而是指竖立于宫殿前、宗庙前和墓穴前的巨石。立于宫殿前的用来观测日影;立于宗庙前的用来拴系牲畜;立于墓穴前的中间凿有圆孔,用来牵扣引棺下葬的绳索。从汉代开始,逐渐在庙前墓前的碑石上书刻歌颂先贤或纪念死者的文字,并逐渐将碑的形制固定下来。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厅

汉碑的形制尚不统一,汉以后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顶上部分称为碑首,大多为半圆形,上面刻有碑文标题全称,称题额。汉碑的碑首形状不一,题额或有或无。中间部分称碑身,碑身正面称碑阳,背面称碑阴,两边称碑侧,均可书刻碑文。底下部分称碑座,用以承载固定碑身。碑座常常雕成龟形动物,名为赑屃。有些汉碑还保留着最初的痕迹,碑身凿有圆孔,称为碑穿,为后世所无。根据碑文的内容,碑刻可分为墓碑、庙碑、记事碑、颂功碑及刻经碑等类别。


碑刻是中国古代记录史料和保存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留存至今的许多古代碑刻(特别是唐代以前的碑刻)在历史、文学、书法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为您推荐

罗福颐

罗福颐 : 浙江上虞人。生于上海,卒于北京。为金石学家罗振玉第五子。罗福颐幼承家教,精于古器物及古文字之学。其一生治学,在古玺印、商周青铜器、古代简牍、古代石刻及敦煌写经等方面均有研究,尤在古..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 最早见于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以“永”字为例,规定楷书常用八种点画的书写要求与标准原则。八法依次为侧(点)、勒(横)、弩(竖)、趯(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张怀瓘对这八种..

王伯敏

王伯敏 : 生于浙江台州,卒于浙江杭州。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进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生班深造,师从徐悲鸿、黄宾虹,同时求学于北京大学文学院,专攻中国美术史。1952年起,执教于中央美术..

张道一

叶浅予

叶浅予 : 生于浙江桐庐,卒于北京。少时喜爱书画、民间美术和戏剧艺术。读中学时开始尝试西画写生。1925年因家贫辍学。翌年,被上海三友实业社录取为绘图员,后为中原书局画教科书插图。1927年开始创作..

周思聪

周思聪 : 生于河北宁河(今属天津),卒于北京。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

袁运甫

袁运甫 : 生于江苏南通,卒于北京。1949年,就学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开始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