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

    馆阁体 :

以均匀整齐为主要特征。从宋代开始,在负责起草、抄写公文的翰林院中就形成了规范工整、面目统一的书法风格,当时人称为“院体”或“三馆楷书”。在明朝,擅长这种实用书法风格的主要是内阁等机构的办事人员,故称“台阁体”。到清朝则称为“馆阁体”。馆阁之名来自宋代。北宋设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编纂图书,称为三馆;又辟秘阁为图书典籍收藏之所,后将三馆与秘阁合并统称“馆阁”。因清代翰林院的职能相当于宋代馆阁,所以翰林院中人所擅长的书法风格便得名“馆阁体”。又因清代在科举考试中极其重视书法,所以馆阁体又称为“场屋之书”(场屋指科举考试之所)。


清代馆阁体的书写标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用字要规范,古体字、别体字在奏章、试卷中都不能使用;其次是在书写技巧上要力求点画光洁清楚,字形方正统一,排列整齐均匀,当时人总结为“乌、方、光”三字诀。在风格面貌上,则随皇帝的喜好而数经变迁:清初崇尚董其昌,乾嘉时期多学赵孟頫,道光以后则欧阳询和颜真卿书风先后盛行。无论学何人何体,总要归结到整齐均匀的套路上来。馆阁体书法在清代的应用非常广泛,除奏折、诰敕、试卷等必须使用外,大型图书的抄录及宫殿衙署的陈列装饰,也都需要馆阁书手来承担,因此,擅长馆阁体书法是清代士子进身仕途必不可少的技能。

《敬斋箴》(局部,沈度,所书为馆阁体)

为您推荐

《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 : 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原石久佚,仅存一明拓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张玄,字黑女,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故以字名。墓志20行,每行20字。书体为楷书,但保留了较多的隶书笔意,风格秀逸娴雅,结体..

《刁遵墓志》

《刁遵墓志》 : 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清代雍正年间出土于河北南皮县,出土时石缺右下角。墓志为两面楷书,正面28行,每行33字,石右下角残,缺150多字,中间漫漶20余字;背面题名两列,上列14行,下列19行。《刁遵墓..

周丹泉

周丹泉 :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隆庆、万历(1567~1620)年间。江苏苏州人。以善仿宋代定窑瓷器著称。所仿几能乱真,即使是精于鉴赏的收藏家也往往难以分辨。他曾制作定窑瓷鼎、文王鼎炉,以及兽面戟耳彝等..

《郑文公碑》

《崔敬邕墓志》

《崔敬邕墓志》 : 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清康熙十八年(1679)出土于河北安平县,原石出土不久即佚。墓志书体为楷书,共29行,每行29字。用笔瘦劲飘逸,结体自然朴拙,为北魏墓志中名品。清代学者何焯评论道:“人..

冯先铭

冯先铭 : 湖北汉口人。生、卒于北京。1943年肄业于辅仁大学西语系。1947年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两会会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国家文物..

娲皇宫刻经窟

娲皇宫刻经窟 : 位于河北省涉县西北15公里古中皇山西坡。是中外独有的纯刻经窟形式。其南北两窟之内外与近旁崖面,自北端起刻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与《十地经》(华严十地品)、竺法护译《盂兰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