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法

    皴法 :

皴法是在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画家出于表现山石纹理的需要,在通过对自然物,即真山真水的观察与认识之后创造的结果。画史研究表明,皴法产生于唐末五代,从现存的晚唐壁画等绘画遗迹上,已可看到皴法的早期形态。五代以后,皴法运用逐渐普遍,尤其北宋时期,山水画表现以“度物象而取其真”为旨归,真实描绘山石状貌的追求,使各种皴法大量出现。自南宋开始,皴法逐渐规范,形成一定法式。明、清以后,皴法又得到了进一步归纳和拓展,完备的皴法体系已经建立。

由于南北各地山水状貌丰富多变,形成的山水画皴法也十分多样。从笔法类型上区分,最典型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其他各种皴法均由此三种皴法变化而来。披麻皴又称麻皮皴,是以线为主的皴法类型,适于描绘江南和缓山坡。根据线条长短,披麻皴又分长披麻和短披麻两种。与披麻皴同样运用线条的皴法主要有解索皴、牛毛皴、乱柴皴、乱麻皴、骷髅皴、荷叶皴等。斧劈皴因形似斧劈而得名,分大斧劈、小斧劈两种。斧劈皴运用侧锋阔笔,劲爽明快,适于描绘峻峭、棱角分明的坚硬山石。与斧劈皴同样运用侧笔为主的皴法主要有马牙皴、刮铁皴、墙头皴、拖泥带水皴及折带皴等。雨点皴又称芝麻皴,系以点为主的皴法类型,因形似雨点或芝麻点而得名,适于表现山石的浑融气象,始创于北宋。与雨点皴同属点法类型的皴法主要有宋代米氏所创的米点皴,以及钉头皴、豆瓣皴等。其余常见的皴法尚有矾头皴、鬼面皴、云头皴等。

乱柴皴

皴法实际上是对自然界山石表现形态的模拟,由于自然界变化丰富、画家笔墨个性化等因素,实际上皴法形态千差万别。随着绘画的发展,皴法还在不断演化。尤其当皴法已成为符号化的笔墨语汇之后,其形态已可以完全脱离自然状貌的约束,而成为完全属于笔墨意义上的创造。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皴法开始由山水画领域逐步拓展向人物、花鸟画,而成为中国画领域新的笔法概念。

为您推荐

皴法

皴法 : 早期的山水画,是用勾勒的方法描绘出山水树石的轮廓,然后用平涂法填色,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卷》、展子虔的《游春图》等。这种方法一直到唐代都还非常盛行。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