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R. :
生于布达佩斯,卒于越南太平。上中学时即对政治感兴趣,后因参加革命党人的一次秘密会议,被政府当局跟踪盯梢,于1931年流亡德国柏林。进柏林大学求学,半工半读,在一家新闻图片社暗房工作,从此与摄影结缘。三年后到巴黎任报社记者,摄影技艺日臻成熟,开始用罗伯特·卡帕这名字发表摄影作品,并迅速走红,受到一家摄影杂志重视,被委派进行战地采访。1936年赴西班牙内战战场,在战场拍摄了一战士中弹将要倒下的情景,这幅先后以《西班牙战士》《战场殉难者》《阵亡一瞬间》等题目发表的感人至深的作品,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传世之作。从此,他的摄影创作多取材于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1938年卡帕与E.斯诺约定同赴延安采访,在西安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阻挠,未能成行。作为抗日战争中唯一能在战区采访的西方战地记者,他在上海、武汉等地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和抗日军民生活的新闻照片,公之于世。1939年回到欧洲,再赴美。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专门为美国《生活》杂志去欧洲、北非,在枪林弹雨的战场采访摄影。1944年随盟军部队参加了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拍摄了极为精彩的战斗场面照片,是这次大战中最令人难忘的精品。此时,他的名气已响遍全球,卡帕几乎成了战地记者的代名词。1947年,与摄影家H.卡蒂埃–布勒松、D.西摩一起在纽约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自由职业摄影家合作机构——玛格南图片社。在此后的数十年中,西方世界发生大事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该社摄影记者的身影。以忘我的热情,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作代价深入第一线拍摄,为新闻摄影的形式和内容树立了榜样。
卡帕说,他憎恨战争,照相机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1947年以后曾去苏联、以色列采访。1954年加入美国籍,他又志愿为《生活》杂志拍摄来到越南战场,用照相机反映《越南的悲剧》(卡帕最后一幅作品的题名),5月25日在太平不幸误踏地雷身亡,时年41岁。他牺牲的当晚,美国各地报纸、电台、电视台均以极大篇幅作了报道,一致赞扬他是一位勇敢的优秀战地摄影家。为了纪念他,世界各地曾举办十余次卡帕个人作品展览;美、英、法等国出版了他的专集。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与“海外记者俱乐部”设立了“罗伯特·卡帕金奖”,用以表彰在新闻摄影战线有成就的摄影记者。1966年,美国成立“关心人的摄影基金会”,以纪念卡帕和其他玛格南图片社牺牲的摄影家。
《西班牙战士》(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