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

    魏碑 :

清代嘉庆、道光之际,北朝碑刻墓志出土渐多,阮元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大意谓三国西晋以后,南北政权对峙,书法风格亦由此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为东晋、南朝,书风疏放妍妙,以行草书见长,书迹多为尺牍墨迹,碑刻绝少;北派为十六国、北朝及隋,书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体态多变,长于隶、楷,书迹皆为碑刻,墨迹无存。且谓南派书迹自宋代刻帖盛行以后,辗转翻摹,真实面目已不可究诘,而北派碑刻皆新出土,正宜重视,故号召学习北朝碑刻墓志书法,振兴北派书风以矫时弊。随后包世臣响应阮元,大力倡导北朝碑志书风,并提出“北碑”概念泛指北朝石刻。


清末,康有为在阮元、包世臣二人主张的基础上写成《广艺舟双楫》一书,进一步弘扬北朝碑刻墓志书风,宣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并多次用“魏碑”一词指称北魏、东魏、西魏的石刻书迹,魏碑概念很快为世人广泛接受。内容包括碑版、墓志、造像题记、摩崖、经幢等所有石刻书迹,风格以点画方折挺健,体势欹斜紧密的北魏楷书为主,间有体势疏阔而有隶书遗意者,人们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的楷书称为“魏碑体”。随着魏晋南北朝石刻书迹的大量出土和广泛传播,人们对于西晋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至隋唐之际楷书达到成熟这一发展过程的认识逐渐清晰,遂有人将与魏碑体有承接关联的东晋十六国石刻书迹以及与魏碑体风格相近的南北朝石刻书迹也归入魏碑体范畴,魏碑一词遂常被用作东晋十六国至隋朝统一以前所有楷书石刻的泛称。

《元勰墓志》(北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