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特林,V.Ye. :
生于沙俄时期莫斯科的一个中产家庭,卒于莫斯科。是一位在工程与建筑技术上探索构成主义的艺术家。1902~1904年,就读于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1904~1910年,进入俄罗斯彭萨艺术学院学习。在彭萨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与辐射主义画家M.拉里诺夫(Mikhail Larionov,1881-06-03~1964-05-10)等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深受其影响。1910年之后,回到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跟随俄罗斯后印象派画家K.科洛文(KonstantinKorovin,1861-12-05~1939-09-11)和谢罗夫(Serov)学习。1911年,在莫斯科创立教学工作室,逐渐成为未来主义作品的插图画家。此后,他开始改变自己的风格。1911年,与圣彼得堡“青年联盟”集团合作举办展览,1913年参加“钻石的诀窍”展。同年,创作的《裸体画》,标志着西方先锋派和俄罗斯传统的融合。1913年,来到巴黎,结识P.毕加索。受毕加索立体派的影响,回国后开始尝试雕塑,创作出一系列三维绘画浮雕。1919~1920年,受苏维埃政府的委托,完成了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塔》,在此作品中塔特林力图将纯艺术形式和实用融为一体。该作品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第三国际纪念塔》虽然未能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现代艺术运动中的结构主义功利精神的标志。1921年,开始尝试新艺术类型,并协助建立国家艺术文化研究所,负责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20世纪30年代末,回归具象绘画领域,并在戏剧设计领域投入大量精力。1933年之后,现实主义成为苏联艺术的指导哲学,塔特林的地位开始下降。
1914年之前,塔特林的艺术创作以素描与油画为主,1914年之后,开始从先锋派画家向前卫艺术家转变。早期作品风格较为原始松散,注重形式,对背景关注不多。塔特林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把对于生活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在设计上有目的创造出的结构形态,同样是合乎功能要求的,不必局限于实用功能狭义的设计或艺术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