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岩画

    西藏岩画 :

1985年9月,在西藏自治区日土县首次发现岩画。1992年后又在日土县及革吉、改则、文部、索县、那曲、班戈、尼玛、申扎、定日、当雄、贡嘎、巴宿等县陆续发现了岩画,岩画点近60处,其分布区域几乎遍布整个高原,其中日土县任姆栋岩画、鲁日朗卡岩画、恰卡桑岩画和当雄县扎西岛纳木错岩画较为集中。岩画内容有动物、日月星辰、狩猎及放牧、佛教符号及人物等图像。制作技法包括凿刻、彩绘两种。西藏岩画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证明了西藏自治区原始先民活动的范围和文化交流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广泛。在岩画的题材、制作技法、岩画中出现的动物种群等方面,西藏岩画与北方其他岩画相比较为接近,尤其是部分动物身上出现的装饰性纹样,可以作为比较研究的根据。有的学者将西藏岩画大致分为早、晚2期,早期大致为吐蕃王朝之前早期金属时代,主要分布在西藏的西北包括阿里地区和藏北部分地区;晚期岩画大致为吐蕃王朝及以后时期,主要分布于包括藏北的大部分地区及藏南、藏东南地区。

西藏阿里岩画《羊头图》(苏胜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