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拉萨神庙 : 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6窟。在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埃洛拉石窟群新月形山麓的中央。开凿于约757~790年,相传为拉什特拉库塔国王克利希那一世敕建,由巴德格的建筑师巴拉姆希瓦尔·塔克谢格设计。凯拉萨神庙是祀奉印度教大神湿婆的神庙,象征着湿婆隐居在喜马拉雅雪山中的神山──凯拉萨山。神庙竣工后,在高塔外表曾涂有一层白色灰泥,增添了银辉闪烁的雪峰的幻觉。
凯拉萨神庙规模宏大,设计复杂,标志着印度岩凿神庙的顶峰,被誉为"雕刻的建筑"、"岩石的史诗"。整个神庙包括全部装饰雕刻细节,都是山麓上一整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峭壁被凿空雕镂而成。据估计,开凿此窟共移走岩石20万吨。从崖顶向地面挖掘,切削出 3面石壁,中间镂空的神庙犹如从地下陡然升起。神庙庭院纵深84米,宽47米,后壁垂直剖面高33米。神庙面积约为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 2倍,高度为其1.5倍。 凯拉萨神庙是印度德干式神庙的典型代表。融合了印度南北方神庙的风格。在总体设计上,它仿造约740 年帕德达伽尔的维卢巴克夏神庙,而后者又是仿造8世纪初南印度建志补罗的凯拉萨纳特神庙,像它的原型一样。这座神庙由门楼(瞿布罗)、祠堂(小曼达波)、前殿(大曼达波)和主殿(维摩那)4个基本建筑单元组成。神庙西面的入口处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门楼,屏蔽着圣域,隔绝了外界。进入门楼便是一座双层亭阁,即供奉湿婆的坐骑公牛南迪的祠堂,祠堂两侧各有一根雕饰豪华的幢柱,高约18.3米,幢柱两旁分立着两只等身大的圆雕大象,祠堂后方,赫然耸峙着神庙的主体──前后相连的前殿和主殿,前殿内部是由4根1组的16根列柱支撑的会堂。前殿南北外侧各凸出一座门廊。在前殿宽阔的方形平顶中心,刻有硕大的三重莲瓣浮雕图案,上面雄踞着4头圆雕狮子。主殿上承带有盔顶的阶梯状角锥形高塔(悉卡罗),高达29.3米; 高塔正下方内涵密室,即供奉湿婆林伽的圣所。在主殿高塔周围的甬道旁有 5间较小的配殿。在主殿高塔下面的基座上,每边排列着成行等身大的高浮雕大象和雄狮,仿佛在背负着神庙奔驰,配以围绕神庙的庭院甬道和凿入侧壁的列柱回廊,构成了雄峻萧森、幽琼深邃的景观。
凯拉萨神庙的雕刻,追求多样化、 装饰化、 戏剧化的效果,强调夸张的动态、变化和力度,表现了蕴藏在大自然力量深处的宇宙的节奏和生命的律动,充满了生命勃发的内在活力,代表着印度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成就。神庙内外布满了大量浮雕嵌板、壁龛和饰带。雕刻题材主要是有关湿婆的往世书神话和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故事。几乎每一件雕刻都抓住了故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瞬间和形象最富有的活力的动态。其中最著名的一件近似圆雕的深浮雕是神庙北廊内的《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凯拉萨山下的楞伽岛十首魔王罗婆那伸出多条手臂,呈辐射状摇动,形成了活跃画面的中心。湿婆及其仙侣帕尔瓦蒂高踞山顶,帕尔瓦蒂本能地向湿婆倚靠,她的侍女也惊惶逃避。而湿婆的沉稳镇定,更加反衬出帕尔瓦蒂与侍女的激动不安和罗婆那的喧嚣骚乱。前殿南侧门廊的高浮雕嵌板《阇陀优奋战罗婆那》,也巧妙捕捉了化作美男子劫持悉达的罗婆那转身欲飞的动态。楞伽希瓦尔窟殿内的高浮雕壁龛《舞蹈的湿婆》,展示了湿婆高度夸张地屈伸四臂、扭身出胯的自由奔放的刚健舞姿。主殿高塔外壁上一个个凌空飘舞的飞天雕像,更具有火山般的爆发力和流星般的跃动感,奇姿壮采,令人惊叹。此外,神庙入口走廊圆柱之间的壁龛中伫立着3尊高浮雕的河流女神:恒河、 亚穆纳河与瑟勒斯沃蒂河女神,既保持着笈多古典主义的高贵、宁静、和谐,又充溢着印度巴洛克式的华美、活泼、优雅,被公认为印度雕刻中女性美的最高典范。
凯拉萨神庙前殿的天顶上还残留着描绘战争场面、莲池象群等壁画的遗迹,可惜现已漫漶不清。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