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棺椁画像石 :
主要出土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多。画像皆刻于棺椁外侧。有只在棺身两侧者,也有布满棺盖顶部、棺身两侧和前后端者。多为减地浅浮雕加阴线刻,后期出现高浮雕、半立雕等。雕刻中多用尖头铁凿,故表面留有许多凿痕,形成粗犷豪放的特殊效果。常见画像内容包括象征仙境和升仙的西王母、三足乌、九尾狐、玉兔、蟾蜍、天门、鸟鱼之类,象征吉祥和财富的谷仓、钱纹等物,以及象征生命延续再生的伏羲、女娲和表达驱鬼镇墓意图的四神图、驱鬼图等,历史故事则以荆轲刺秦王最为常见。画像内容及构图形式、组合方式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岷江区域的画像石,四周多有边框,刻工精美,造型生动,构图完整,内容丰富,多见西王母和现实生活场面,艺术成就相对较高。如四川成都的天回山3号崖墓石棺、郫都区新胜乡砖室墓石棺、大邑同乐村砖室墓石棺,以及雅安的芦山王晖砖室墓石棺等。长江沿岸的画像石,四周亦多有边框,且多用云气纹、绳索纹、山形纹等,画面通常分割成两个以上,西王母、方胜纹、柿蒂纹出现频率较高。如四川宜宾的翠屏村7号石室墓石棺、南溪长顺坡砖室墓石棺,泸州的长江边砖室墓石棺,以及贵州毕节的金沙后山乡1号石室墓石棺、云南昭通的白泥井3号砖室墓石棺等。沱江区域画像石,基本无边框,少见西王母内容,雕刻较粗糙。如四川的简阳鬼头山崖墓石棺、内江关升店崖墓石棺、内江红樱1号崖墓石棺,富顺邓井关1号、2号崖墓石棺等。
总体而言,汉代棺椁画像石构图单纯疏朗,主要物象突出,注重外轮廓的刻画而不太强调局部,画风雄浑古朴。雕刻手法上常作适度夸张以强调动式,如车马出行、宴饮、乐舞等画面皆因瞬间动态的表现而显得生动。画像石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常通过比例大小及特定道具来表现,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又处理得充满生活气息。
汉代棺椁画像石既是当时厚葬之风的反映,又体现了神仙信仰盛行时期的特定丧葬观念,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及美术发展状况等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汉代棺椁画像石 宴饮乐舞百戏(四川郫都区新胜乡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