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棺椁画像石

    汉代棺椁画像石 :

主要出土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多。画像皆刻于棺椁外侧。有只在棺身两侧者,也有布满棺盖顶部、棺身两侧和前后端者。多为减地浅浮雕加阴线刻,后期出现高浮雕、半立雕等。雕刻中多用尖头铁凿,故表面留有许多凿痕,形成粗犷豪放的特殊效果。常见画像内容包括象征仙境和升仙的西王母、三足乌、九尾狐、玉兔、蟾蜍、天门、鸟鱼之类,象征吉祥和财富的谷仓、钱纹等物,以及象征生命延续再生的伏羲、女娲和表达驱鬼镇墓意图的四神图、驱鬼图等,历史故事则以荆轲刺秦王最为常见。画像内容及构图形式、组合方式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岷江区域的画像石,四周多有边框,刻工精美,造型生动,构图完整,内容丰富,多见西王母和现实生活场面,艺术成就相对较高。如四川成都的天回山3号崖墓石棺、郫都区新胜乡砖室墓石棺、大邑同乐村砖室墓石棺,以及雅安的芦山王晖砖室墓石棺等。长江沿岸的画像石,四周亦多有边框,且多用云气纹、绳索纹、山形纹等,画面通常分割成两个以上,西王母、方胜纹、柿蒂纹出现频率较高。如四川宜宾的翠屏村7号石室墓石棺、南溪长顺坡砖室墓石棺,泸州的长江边砖室墓石棺,以及贵州毕节的金沙后山乡1号石室墓石棺、云南昭通的白泥井3号砖室墓石棺等。沱江区域画像石,基本无边框,少见西王母内容,雕刻较粗糙。如四川的简阳鬼头山崖墓石棺、内江关升店崖墓石棺、内江红樱1号崖墓石棺,富顺邓井关1号、2号崖墓石棺等。

总体而言,汉代棺椁画像石构图单纯疏朗,主要物象突出,注重外轮廓的刻画而不太强调局部,画风雄浑古朴。雕刻手法上常作适度夸张以强调动式,如车马出行、宴饮、乐舞等画面皆因瞬间动态的表现而显得生动。画像石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常通过比例大小及特定道具来表现,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又处理得充满生活气息。

汉代棺椁画像石既是当时厚葬之风的反映,又体现了神仙信仰盛行时期的特定丧葬观念,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及美术发展状况等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汉代棺椁画像石 宴饮乐舞百戏(四川郫都区新胜乡出土)

为您推荐

王得元墓画像石

王得元墓画像石 : 1951年出土于陕西省绥德县城的一座东汉墓中,因其后室门口中柱有“永元十二年四月八日王得元室宅”题刻,故此墓年代断为公元100年,墓主为王得元。该墓共有画像石24块,全部位于前、中..

徐州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 : 江苏徐州地区为汉代画像石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分布以徐州为中心,遍布于周围的铜山、睢宁、新沂、邳州、沛县等市县。画像石主要设置于祠堂和墓葬。其年代,初出现于西汉晚期石椁墓椁..

白庄画像石

白庄画像石 : 1972年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市白庄东汉墓,当为东汉晚期(147~220)作品。白庄画像石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形式及风格皆十分独特。一块透雕半圆形双鸟衔璧纹门额石和一正面刻东王公和祥禽瑞兽,背面刻..

大保当墓画像石

安丘画像石

安丘画像石 : 1959~1960年清理。原位于山东安丘县城西南9千米的董家庄村北的东汉晚期古墓中,现于县城内按照原样复原保存。古墓有224块石材,其中103块刻有画像,主要雕刻在甬道封口石、墓门、墓室四壁..

汉代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 : 汉代画像砖分为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制作工艺大致有3种:①雕刻法,即用锐利的工具在泥坯上直接刻画图像或装饰纹样。②压印法,即用阴模或阳模在泥坯上压印出各种图像或纹样,有一砖一模的,也..

上窑村升仙棺画像

上窑村升仙棺画像 : 1977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上窑村北魏墓。洛阳古代艺术馆藏。石棺前后挡、左右两帮及底部均刻有画像。前挡刻阴宅之大门,门两侧阴刻门吏,门上方左右两角刻朱雀,朱雀上方为佛教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