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座北向南。1926年奠基,1929年建成。陵园东邻灵谷寺,西毗明孝陵,周围山势逶迤,松柏森郁,风光开阔宏美。中山陵经悬奖征集设计方案,在中外建筑师应征的40余份方案中,选用了获头奖的、由吕彦直设计的总平面呈钟形的方案。总体布局沿中轴线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包括入口石牌坊和漫长的陵道,表征钟下悬铎。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墓室,绕以弧形围墙,表征钟的本体。整个组群以石牌坊为起点。坊北顺山势铺砌缓坡陵道,两侧夹植桧柏行列。陵道尽端是一个倾斜的台地,由正面的陵门和两侧作为卫士室的配房围合成陵门门庭。陵门的花岗石屋身,蓝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楣上镌刻"天下为公"金光大字,显现出稳实庄重的气势。进入陵门,穿过碑亭,地势陡然高峻。建筑师在这里设置了延续八大段的宽阔石阶,造就了高敞、舒放、宏大、辽阔的气概。登上石阶,到达主体建筑祭堂。祭堂平面近方形,出4个角室,外观形成4个大尺度的墩子,上冠重檐歇山蓝琉璃瓦顶,造型庄重、坚实,创造了与传统祭殿不同的独特形象。祭堂内为白石雕刻的孙中山坐像,四周衬托着黑花岗石立柱和黑大理石壁面,构成宁静、肃穆的气氛。紧接祭堂之后,是半球形穹窿顶覆盖的墓室,地面中部砌成圆形凹穴,安放孙中山大理石卧像,像座下埋藏大理石棺。人们可以沿着环形走道凭栏环绕瞻仰。
中山陵是近代中国建筑师第一次规划、设计的大型纪念性建筑组群,也是中国建筑师运用传统风格于大型建筑组群的重要作品。陵园总体规划借鉴了传统陵墓的布局特点,密切结合地形,突出环境的天然气势,选用了石牌坊、陵门、碑亭等明清陵墓的组成要素和基本形制,通过长长的陵道、大片绿化和宽大满铺的石阶,把散立的、尺度不大的单体建筑联结成大尺度的整体,取得了庄重、崇高、宏伟、开朗的景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家陵墓所需要的特定精神格调。各幢单体建筑除祭堂造型有所创新外,都保持了比较严格的清式建筑形制,但运用了新材料、新技术,采用了纯净、明朗的色调和简洁的装饰,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组群既有庄重的纪念性格,浓郁的民族韵味,又呈现着近代的新格调,是中国近代建筑创造新民族风格的一次成功尝试。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