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多美术

    笈多美术 : 印度笈多王朝时代(320~600)的美术。德干地区与笈多王朝联姻的伐卡塔卡王朝的美术(如阿旃陀石窟)通常也归属笈多美术的范畴。
  笈多时代被誉为印度古典主义美术的黄金时代。公元4世纪初, 笈多王朝从比哈尔一带的古国摩揭陀崛起,几十年间征服了北印度全境,继孔雀王朝之后,建立了印度人统一的大帝国。旃陀罗笈多二世(376~415在位)号称超日王,文治武功盛极一时。中国东晋僧人法显赴印求法适逢其盛。笈多时代印度社会经济发达,海上贸易兴旺,更兼笈多诸王奖掖文艺,促进了宗教、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全面繁荣。世界闻名的古典梵语诗人迦梨陀娑相传便是超日王宫廷的九宝之一。笈多诸王大多信奉印度教,但并不排斥佛教、耆那教等异教。在这种宽容的宗教政策下,佛教美术臻于鼎盛,印度教美术蔚然勃兴,名作迭出,流派纷呈,建筑的形制、雕刻的样式、绘画的风格,都确立了印度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范。
  建筑  笈多时代的建筑遗存极少,法显在他的《佛国记》中曾赞叹笈多王朝首都华氏城(今巴特那)宫殿的壮丽,现已荡然无存,残存至今的石造或砖砌的笈多宗教建筑一般规模较小,似乎与所谓黄金时代不太相称。然而,笈多建筑特别是新兴的印度教建筑的形制,却承先启后,提供了以后数世纪印度建筑的雏形和范式。
  佛教建筑  笈多佛教建筑继承、发展了印度早期王朝的窣堵波、支提、毗诃罗等传统形式,又创造了祠堂、高塔等新的形式。①窣堵波:萨尔那特的达迈克窣堵波(约6 世纪)是笈多古典主义建筑的范例,覆钵外层的砖石已残缺过半,但圆筒形的台基和鼓胴部仍不失古朴庄严的美感;台基表面的莲花卷草纹与几何纹浮雕典丽高华,是典型的笈多装饰图案。②支提、毗诃罗:5世纪中叶至 6世纪陆续开凿的阿旃陀石窟第16、17、19等窟,形制在早期支提、毗诃罗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第19窟支提入口增辟了前厅门廊,窟内岩凿窣堵波的台基明显升高,台基正面设龛雕刻佛像。第16、17窟毗诃罗也在窟内深壁中央增辟了过厅和密室。③祠堂:桑奇第17号祠堂与笈多初期印度教神庙结构雷同,在方形平顶的圣所前带有列柱门廊。④高塔:佛陀伽耶的大菩提寺始建于5~6世纪,1880年重修,该寺高塔的原型可能类似印度教神庙的悉卡罗。
  印度教建筑  笈多印度教建筑处于印度教神庙初创时期,神庙的形制尚未定型,呈现由简而繁的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3期:①初期神庙构造简朴,仅由1间方形平顶圣所(供奉神像或林伽的密室)和正面的1 座列柱门廊组成,例如中央邦蒂哥瓦的石造神庙(5世纪初);②中期神庙略为复杂,整个神庙建于方形台基之上,在圣所周围增修了带有顶盖的回廊,即右绕甬道,例如中央邦班纳县的帕尔瓦蒂神庙(5世纪中叶);③后期神庙更加完备,在圣所上方出现了方尖角锥形高塔,即成为中世纪印度教神庙最显著特征的悉卡罗(象征印度教神山),在圣所和台基外壁上饰有印度教神像和神话浮雕,例如北方邦坎普尔县的皮德尔冈砖庙(5世纪末) 和詹西县的代奥格尔十化身神庙(6世纪初)。
  此外,在中央邦博帕尔附近的乌德耶吉里石窟,开凿于5世纪前后, 是笈多时代印度教艺术的宝库。该石窟群包括18座印度教石窟,两座耆那教石窟,部分石窟的形制类似初期神庙。
  雕刻  笈多时代的雕刻成就最为突出。雕刻中心有马图拉、萨尔那特和马尔瓦等地区,题材以佛像和印度教神像为主,风格既不像古代的古风式雕刻那样质朴,又不像中世纪的巴洛克雕刻那样繁缛,而是既朴素又华丽,既崇高又优美,臻于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极致。
  佛教雕刻  笈多佛教雕刻,在继承贵霜时代的犍陀罗与马图拉雕刻传统的基础之上,遵循印度民族的古典主义审美理想,创造了纯印度风格的笈多式佛像。笈多式佛像在高贵单纯的肉体塑造中灌注了沉思冥想的宁静精神,精神美成为肉体美的内在灵魂,肉体美成为精神美的直接表现,达到了高度平衡、和谐、统一的境界,代表着印度古典主义美术的最高成就。在笈多雕刻的两大中心马图拉和萨尔那特,分别创造了笈多式佛像的两种地方样式──马图拉式和萨尔那特式佛像。
        
  马图拉式佛像造型比犍陀罗佛像更加印度化,比初期马图拉佛像更加理想化,既非翩翩王子,亦非赳赳武夫,而是雄深雅健的泱泱圣哲。马图拉式佛像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马图拉地区贾马尔普尔出土的黄斑红砂石雕刻《马图拉佛陀立像》(高2.17米,约作于5 世纪前半叶,新德里国立博物馆)。这尊佛像身材颀长,比例匀称;脸型椭圆,前额平滑;眉毛细长上挑,眼帘低垂,目光凝视鼻尖,带有沉思冥想的神情;鼻梁笔直,下唇宽厚,耳垂与矩形耳环相连;下巴圆润丰满,颈部刻有3道折痕。顶上肉髻覆盖着一圈圈排列整齐的右旋的螺发。背后光环是一轮硕大精美的圆形浮雕:中心是盛开的莲花,周围是列花纹、唐草纹、华鬘带、连珠纹、连弧纹,环环相套,错杂如锦。华瞻富丽的装饰愈发衬托出佛像面部表情的单纯宁静。佛像身披通肩式薄衣,衣纹是一道道平行的U字形细线, 具有流水般波动的韵律感。薄衣紧贴身体,像被水浸湿了一样半透明,隐约凸现出全身的轮廓。这种半透明的湿衣效果是马图拉式佛像最典型的特征。马图拉式佛像的代表作还有马图拉地区出土的另一尊《马图拉佛陀立像》(高2.13米,约作于5世纪前半叶,马图拉博物馆)。1976年秋在戈文德那伽尔出土的《马图拉佛陀立像》(434,马图拉博物馆)和旃达出土的《佛陀头像》(约5世纪) 以及一些残缺不全的佛像(见马图拉雕刻)。
  
  萨尔那特式佛像的一般造型特征,诸如印度人的脸型、冥想的眼神、整齐的螺发、颀长的身材和华丽的光环等,均与马图拉式佛像类似,不同之处是萨尔那特式佛像的薄衣更薄,几乎像玻璃一样完全透明,仅在领口、袖口和下摆边缘依稀可辨几丝透明衣纹,乍看恍若裸体,因此萨尔那特式佛像亦被称之为"裸体佛像"。这种全透明的衣纹效果是萨尔那特式佛像最典型的特征。此外,萨尔那特式佛像通常采用近似白色大理石的浅棕灰色楚那尔砂石作为雕刻材料,比马图拉佛像通常采用的黄斑红砂石更显得色调淡雅纯净。萨尔那特式佛像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萨尔那特出土的楚那尔砂石雕刻《鹿野苑说法的佛陀》(高约1.6米,作于5世纪,萨尔那特博物馆),与新德里国立博物馆的《马图拉佛陀立像》堪称笈多雕刻的双璧,印度艺术的至宝。在这尊佛像台座正面浮雕的中央刻有法轮,两侧跪拜着两只鹿、五比丘和母子信徒,表现佛陀在鹿野苑(萨尔那特)初次说法的传说。佛陀在台座上结跏趺坐,胸前双手作转法轮势,低垂的目光流露出澄思静虑的内省神情,微翘的嘴角浮现出渗透了人生真谛的神秘微笑,背后硕大精美的光环雕饰着一圈圈连珠纹、缠枝花蔓带和连弧纹,光环顶部两角各有一飞天向内飞舞,意味着佛陀已进入唯识玄想、华采缤纷的精神境界。透明的薄衣轻虚空灵,显现出佛陀清净无垢的肉体。浅棕灰色砂石莹洁光润,与整个作品宁静、内向、和谐的基调十分吻合。萨尔那特式佛像的代表作还有萨尔那特出土的两尊《萨尔那特佛陀立像》(474,477)、比哈尔邦苏丹甘吉出土的《苏丹甘吉铜佛像》(约作于6世纪,伯明翰博物馆)、桑奇大塔围栏内的佛陀坐像(5世纪后半叶)等。
   
  印度教雕刻  笈多印度教雕刻,在追求古典主义的平衡、和谐、完美的同时,强调造型的力度、动态和生命感,逐渐显示出从古典主义向巴洛克风格演变的迹象。当时马图拉、乌德耶吉里、代奥格尔等地,在佛像雕刻的刺激之下,兴起了毗湿奴、湿婆等印度教诸神的造像热潮。
   
  马图拉地区卡特拉出土的红砂石雕刻《毗湿奴立像》(5世纪),面容沉静,身材匀称,宝冠辉煌,珠饰豪华,是笈多古典主义神像的代表作。 约开凿于402年的乌德耶吉里石窟第6窟入口的恒河女神与叶木那河女神雕像,左右外壁的浮雕,都充溢着活泼的生命感。乌德耶吉里第5窟的高浮雕嵌板《毗湿奴的野猪化身》(5世纪初),宽3.9米,高6.7米,瓦拉赫昂首天外的雄姿充满了压倒一切的威力。第 4窟的《一面林伽》正面雕有湿婆头像,造型与中央邦库赫出土的《一面林伽》(5世纪) 同样精力弥满。 贝斯那伽尔出土的《七母神坐像》(5世纪前半叶)肌肉饱满而紧张。代奥格尔十化身神庙南壁的砂石高浮雕嵌板《毗湿奴卧像》(6世纪初) 是笈多后期的杰作。身躯伟岸的毗湿奴虽处于静谧的安眠状态,仍孕育着更新宇宙的内在活力。十化身神庙东壁的《那罗和那罗延》、北壁的《毗湿奴拯救大象》也活力充沛。瓜廖尔附近松德尼出土的浮雕残片《飞天》(约535),干达婆与阿布萨罗联翩飞翔,阿布萨罗飘带漫舞,动态轻盈,预示了中世纪印度教巴洛克雕刻繁盛时期的到来。
   


  绘画  笈多绘画从宫廷到民间广泛流行,在迦梨陀娑的诗剧《沙恭达罗》和诗集《云使》中均有关于绘画的记述。但笈多绘画一般画在棕榈叶上,早已湮灭无存,仅在阿旃陀石窟中保存着一些漫漶剥蚀的壁画遗迹。阿旃陀第16、17、1 诸窟的壁画多绘于5世纪中叶至6世纪前后。题材主要是本生经和佛传故事,形象地再现了笈多时代的宫廷、民间和宗教生活情景。代表作有第16窟的《难陀出家》、第17窟的《须大拿本生》和《因陀罗礼佛》、第1窟的《持莲花菩萨》和《摩诃贾那格本生》等。
  这些壁画的风格,处于从古典主义的高贵单纯向巴洛克的豪华绚烂过渡期间。构图紧凑和谐而曲折多变;人物造型尤其是呈三屈势的女性体态优雅,眼神飞动,手势微妙;线条流丽,色彩鲜艳。在肌肤或花卉着色时边缘部颜色较深,向内晕染渐淡,具有一定立体感,这种凹凸晕染法是阿旃陀壁画的特技之一(见阿旃陀石窟)。
  工艺美术  笈多时代的冶金、铸币、制陶和象牙雕刻等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旃陀罗笈多二世时期铸造的一根祀奉毗湿奴的金翅鸟熟铁圆柱,现矗立于德里顾特卜尖塔附近,高7.25米,重6.5吨,至今尚未生锈。《苏丹甘吉铜佛像》高2.28米,重1吨,也是金属工艺的杰作。笈多诸王发行的金币以设计精美著称,镌有沙摩陀罗笈多(335~376年在位)弹奏尾那、旃陀罗笈多二世猎狮等图案的金币都堪称艺术珍品。北方邦阿黑恰德拉出土的赤陶《帕尔瓦蒂头像》(5世纪),鬈曲的波状长发和脑后的发髻塑造得异常优美。
  笈多美术在印度、东方和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各国学者公认,笈多美术比犍陀罗美术成就更为巨大,影响更为深远。笈多式佛像不仅影响了南亚、东南亚、中亚诸国的佛像,而且比犍陀罗佛像更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佛像。中国北齐画家曹仲达"曹衣出水"的佛像画法,可能亦曾受笈多马图拉式佛像的启发。
  参考书目
 V.S.Agrawala,Guptɑ Art,Varanasi,1977.

为您推荐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国现代高等美术院校。院址在湖北省武汉市。其前身是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以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经过多次院系调整,其美术部分先后并入湖北省教育学院艺术系和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以后又经..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 美国的美术馆,位于国会大厦附近。它筹建于1937年,当时,A.W.梅隆捐赠大量世界名画和雕塑给国家,并且出资兴建馆舍,制订建馆计划。所以也有人习惯地称之为梅隆画廊。另外还收到多人的捐献,使..

花剌子模美术

花剌子模美术 : 花剌子模为中亚古国,中国《史记·大宛列传》称为"潜",《新唐书·西域传》作"火寻",《大唐西域记》作"货利习弥伽",《元史·西北地附录》作"花剌子模"。它位于咸海东南沿岸,地当阿姆河下游并包..

荷兰美术

洪都拉斯美术

洪都拉斯美术 : 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在前哥伦比亚时代(约公元前1500~公元1521),洪都拉斯主要有两种艺术样式。①东北部的文化属于加勒比文化范围。这一地区有刻着象形文字的圆砾石、3条腿的磨石,高1米左右,常饰..

赫梯美术

赫梯美术 : 西亚古代民族赫梯人的美术。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赫梯人就出现在小亚细亚高原上,并以卡帕多西亚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君权国家。赫梯王国兴盛于公元前1650年以后。穆尔西利斯一世时侵入美索不达米..

海地美术

海地美术 : 海地位于西印度群岛的海地岛西部。前殖民时代主要是泰诺人居住,泰诺人的艺术主要有刻制陶器。1660年以后海地成为法国殖民地,1804年独立。殖民时代有著名的拉费里耶尔城堡,建于19世纪初。首都太..